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据路透北京10月18日报道,中国即将宣布外界期待已久的养老制度改革,在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寻求构筑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有消息人士称,养老制度改革可能最早本月就将宣布,可能包括破除养老金多轨制、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退休基金投资渠道、以及提高效率等方面。 中国目前正试图改变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转型,但面临着劳动年龄人口缩减、老龄人口加速上升的挑战。 据清华大学8月一项报告,至2035年,中国将出现不足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称,压力越来越大,中国养老制度肯定会改。 许多发达国家面临“婴儿潮”一代人退休,因此养老金需求激增的问题并不罕见。而中国由于1979年以来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养老问题出现的时机比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更早。 近10年来,专家一直警告称中国可能面临“未富先老”的危机。清华大学报告中称,中国早该改革养老制度了。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研究认为,若中国养老制度不改革,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人民币。此项研究估计今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并轨?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退休金多轨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丰厚,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 此外,中国2009年推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城市既非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亦非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口,亦在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内。但这两类人群的养老金都非常低。 按现行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不缴养老金,退休后能拿到退休前工资最多90%的退休金,而企业退休人员由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20%,本人缴纳8%,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月为在职工资的50-60%。 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满足现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需求,从职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大量提取资金。据社科院去年发布的报告,至2011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突破2万亿元。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赵耀辉称:“民怨很大。这不是金融问题,成了政治问题。” 两名消息人士称,中国计划将养老金多轨制“并轨”,但这需要克服来自公务员方面的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统一公私部门的养老保险有利于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并缩小地区差异,目前一些省份有养老金盈余,也有些地区则存在巨大缺口。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称,仅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是一个偷懒的办法,而治本的办法,就是把统账结合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 他说:“这两种路径,选哪一种,现在就看决策者的决心了。” 延迟退休? 另一个争议问题是延迟退休,目前中国男性退休年龄是60,女性退休年龄则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分成55岁和50岁两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卡称,目前为止,政府非常不情愿发布任何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或法规。 林卡指出,延迟退休,会让许多民众认为政府背弃对老百姓的承诺。 即便在领导层内部,对于是否需要改革也还存在分歧。 董克用称,这取决于是从短期看问题,还是长期看问题。 消息人士透露,另一个改革措施是改变养老金的投资方式。 2012年3月,广东开展养老金入市试点,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 郑秉文建议,中国可将广东的试点模式推广至其它省份,也可考虑新建投资机构,将全部资金统一交由该机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