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那年月--电影的诱惑 那天,在一家中国书店里闲逛,发现很多老电影DVD.那些过往的日子便不可遏制地从一张张熟悉的封面中向我跚跚走来......
小时候父母单位礼堂每个周末的电影算是最丰盛的精神大餐了,《宝葫芦的秘密》、《半夜鸡叫》、《神笔》、《小鲤鱼跳龙门》、《猪八戒吃西瓜》、《三毛流浪记》给过儿时多少绮丽的幻想;《秘密图纸》、 《羊城暗哨》、 《永不消逝的电波》、《 铁道卫士》、《冰山上的来客》无不看得惊心动魄,号称最爱反特片,却又常常在恐怖的配音中偷偷用手捂住眼睛;《鸡毛信》、《小兵张嘎》、《草原英雄小姐妹》、《野火春风斗古 城》 、《青春之歌》、《大浪淘沙》 、《地道战》、《 地雷战》、《 苦菜花》、《上甘岭》、《 英雄儿女》、《 暴风骤雨》、 《平原游击队》、《 宁死不屈》、《洪湖赤卫队》给了我最形象的英雄主义教育.那时候大院里的孩子们最热衷于模仿电影对白,谁演绎得惟妙惟肖,谁就倍受追捧,每次看完电影,都会有几句经典对白出笼,我们盼周末,总嫌时间过得太慢.
后来随父母走“五.七”到辽西农村,看电影就成了最奢侈企盼.尽管几个月甚至半年放映队才能下到大队.但邻村或隔山邻大队甚至邻公社要是有电影也会跑去看,这样我们就这个村看完再跑到几里地以外的另个村看,有的电影看了几遍也不觉烦.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全村的男女老少挤在宽大的场院上,板凳砖头,树上墙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银幕在风中飘荡鼓涨,人们的眼神也随着飘来荡去.有时,我们还会跑到银幕的背面去看,那面场地空着,没人肯看反着的画面.我们就这么折腾着过足了看电影的瘾.七十年代初到了县城中学,学校常常会有免费的包场电影.样板戏是带有指派性政治色彩的,除此之外<<向阳院故事>> 、<<闪闪的红星>>、 <<青松岭>> 、<<战洪图>>、 <<侦察兵>> 、<<南征北战>>、 <<春苗>>、 <<决裂>> 、<<难忘的战斗>> 、<<无影灯下颂银针>>、 <<沂蒙颂>>是那个敏感时期被通行的为数不多的红色影片.后来下乡当知青,更是上天入地没说没管的,常常全点儿出动,十里八村儿,翻山越岭地去看露天电影.人多嘴就杂,半夜三更的连嚎带唱,叽哩哇啦,那么远的路,没怎么着呢就到了.明白人还不时指挥脚下:走夜路别往白的地方踩,那是水! 偶尔男生指着坟圏子,突然大喊:鬼来啦!大家撒腿就跑,上气儿不接下气儿的.第二天,照样起早上工.电影带给青春的是快乐.
自从有了电视,很少去电影院了,DVD的富足、电视节目的多彩也更有了不去电影院的理由.如今老了,电影可诱惑不了咱了.倒是很钟情赖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看那些缠绵冗长,情节复杂的电视连续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