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中国古代,县官在判案的时候,总喜欢在衙门大堂悬挂一块“明镜高悬”的匾。这个有什么典故和出处呢?
据晋代学者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汉王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内,见到了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其中一块有特异功能的方镜引起了他的注意,此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 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人有疾病在内,则知病之所在; 如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此镜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西京杂记》卷三)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邦看见秦宫珠宝堆里有一面宝镜,此镜有如魔镜,人站直着来照镜子,看见的是倒的人像;手按在心脏上,则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哪里有病,也一目了然,真有现代X光机的功能呢。而女子有歪念邪心,那么就能在镜子里看到她的胆是张开的,心脏异常跳动。因为宝镜如此X光机和测谎机等异常神奇的魔术功能,秦始皇就是用这面镜子来照宫中之人,发现宫女中有“胆张心动”的就将之处死。
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包公小时候被二嫂陷害掉入井中,得到一面镜子,滴上鲜血能照出世间魑魅魍魉之人,这就是后来的开封府三宝之一的阴阳镜,包大人就凭这块宝境,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传说包公临死时,怕后任贪赃枉法、残害良民,就命人把宝镜悄悄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才放心地闭上眼睛。过了不知多少年,后来开封府来了一位嗜财如命的贪官,贪赃受贿,谋财害命,他的罪恶都被开封府大堂上高悬的包公留下的宝镜一一记录,结果人们在镜子里看到了贪官的真实面目,耻笑唾弃,贪官也又惊又恐,一命呜呼。"死包公铡了活知府",全城百姓人心大快,到处传唱一首歌谣:
开封府,宝镜照,是人是鬼见分晓。阎罗殿,黑老包,贪官污吏不轻饶。 后来各个衙门的大堂上高挂明镜高悬的牌匾,以示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
由于“秦镜”能够看穿人心,照出忠奸善恶、辨明是非真假。于是人们就用“秦镜高悬”来比喻官员们明察秋毫、公正廉洁的品质。人们也把善于断案、能看透坏人面目的清官明吏喻为秦镜。后来、一些官员就在自己主事的衙门大堂上方悬挂“秦镜高悬”的匾额,一来可以标榜自己的清正廉洁和明察秋毫;二来也对自己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但是,人们又痛恨秦代的暴政,不愿把这面宝镜与“秦”联系在一起,而且这毕竟是一个故事,再加上年代久远,“秦镜”也就慢慢变成了“明镜”
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第四折:“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清代学者钱谦益《致龚芝麓》::"况有法眼天眼,明镜高悬,则弟之片言,或亦可备下体之采耳。"
现代社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通过悬挂牌匾来警示众人,但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面明镜,警醒自己不要误入歧途。而现代官员,则更应以心中之镜来时刻诫勉自身的一言一行,远离贪腐,做一个心明如镜秉公执法的好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