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492|回复: 0

弹窗广告何时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8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导读: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当我们打开某个页面时,最先看到的不是我们点击的内容,而是一则弹窗广告。在心中腹诽的同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弹窗广告因何而来,为什么会在互联网上如此泛滥,在互联网、移动端弹窗广告是不是一直与我们同在等问题。   了解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网络营销外包,对推广会有很大的帮助!

弹窗广告因何诞生?
弹窗广告最早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其发明人为如今麻省理工学院公民媒体中心主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者伊凡·佐克曼(Ethan Zuckerman)。1994年到1999年,祖克曼就职于tripod.com网站,主要负责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设计、搭建自己的网站。不过,这种商业模式很快就宣告失败,tripod.com也跟着转型,开始主打网页托管和社交网络的雏形业务。
祖克曼和他的伙伴尝试了十来种盈利模式,也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商业计划,最终发现,个性化广告能够创收,具体而言,他们需要对用户的个人主页进行分析,发送有针对性的广告。按照这样的思路,祖克曼发明了如今令人深恶痛绝的弹窗式广告——每个广告都以独立的网络页面形式呈现,而非镶嵌在原页面中。
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展现广告,完全是因为当时一家汽车制造商向祖克曼和他的伙伴抱怨,自家的广告老是出现在含有色情内容的网站页面上,影响品牌形象。于是,“出于好意”祖克曼发明了弹窗广告,并且成为当时第一家盈利的“.com”公司,之后,其它公司纷纷效仿,导致弹窗广告的泛滥。
时至今日,祖克曼在《大西洋月刊》上公开向公众道歉,他还认为,今天以广告营销为基础的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走上了一条歪路,现在放弃以广告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建立更好的网络还为时不晚。
弹窗广告变化
与最初仅仅是广告形式出现的弹窗相比,其出现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一、内容:原来仅仅是单纯的广告,现在已经在广告的基础之上,演变成搭载软件安装、色情传播、木马诈骗等多种功能的弹窗。
二、载体:最初的弹窗只是独立于网页,以广告形式出现的推广,如今,软件、邮件、视频、游戏等均成为弹窗的载体,随时都会出现在大众眼前。
三、目的:祖克曼发明弹窗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广告,而如今的弹窗,比广告还“流氓”,成了恶意推广。
除了以上三点,受众的态度当然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弹窗广告初始阶段恐带给人更多的是新奇,而如今,更多的恐怕是头疼和无奈。
弹窗广告为何惹来非议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民常用软件中,有弹窗广告行为的软件达1221个,其中每天弹出广告数量超过1000次的软件近500个。
弹出来广告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倒也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弹窗却做的有点过分,有用户反映称:“安装了迅雷软件后,我的电脑就开始弹出各种广告,要么是很暴露的图片,要么是很血腥的游戏广告,而且无法关闭。”实际上,不止是迅雷,许多软件都有自动弹出广告的“功能”,而且连手机也不例外。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有些弹窗的目的不在于推广,而是欺诈。
有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事件。2014年9月16日,泸州市龙马潭区25岁的王先生就掉进了激情聊天网站的陷阱,被骗现金20000元。9月16日19时许,王先生在家上网时,突然弹出了1个激情聊天的窗口,袒胸露背撩人妖女吸引住了王先生的眼球,好奇的王先生点击进入女主播的提示操作。对方利用开通会员需要购买单独聊天房间为由,要求交保证金4000元,后点击"豪华游轮"礼物,对方称操作错误没开通成功,需要再次交保证金6000元,对方又称前面操作错误,以获取退款编码的方式退款,还需再次交纳保证金10000元,后发现该窗口无法点击进去,王先生醒悟上当受骗,王先生拨打110报警求助。
在对成年人构成潜在欺诈风险的同时,弹窗广告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颇为重要。据了解,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其中55.4%的拥有自己的手机,84.8%的孩子明确表示拥有各类交友软件的账号;90.1%的孩子接触过网络游戏,并且,近八成未成年人遭遇过网络不良信息。
一些软件的弹窗内容含有"性暗示"。如某款软件的弹窗资讯里,涉及到性的内容,多则有二十多条,少则也有十几条,其中不乏"全裸、刺激、猥琐、湿身、艳照、、双乳"等词汇,并有尺度较大的写真图片和诱惑性强的视频。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会受到恶意弹窗广告的威胁,在饱受骚扰的同时,还需要提放欺诈陷阱,这让广大的网民情何以堪!
弹窗广告背后的利益
据了解,网络弹窗已基本涵盖网站、网页游戏及播放器在内的绝大部分互联网产品,就连手机都未能幸免,成为网上信息传播和广告推广的重要方式。弹窗广告之所以如此猖獗,关键在于其背后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
“一般做弹窗广告,40元就可弹一万个IP地址,行内差不多这样的价。”一家网站人士透露,比如说15万个IP的网站,一天弹窗收入就有500元。更有甚者,一些宽带运营商也利用自身优势向宽带用户频繁弹窗。在去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就曝光了一起广告公司勾结某地宽带运营商,通过域名绑定对用户强制投放弹窗广告的案例。这种号称最全面、最精准、用户无法屏蔽的强制性广告,每向用户推送一次,宽带运营商会向广告客户收取几分到几角钱不等的费用,这就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半年能赚800多万元。
大家谈弹窗
媒体之声
然玉 媒体评论员
促成网络弹窗的“内容合法化”,只应是所谓的专项整治的初步追求。与之相较,其更长远的目标,理应设定在两个方面:一者,修复监管链条的既有漏洞,以期能够实现更有效率的事前筛选、事后究责;再者,明确弹窗广告的伦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从而彻底改变不择手段拼底线、比下限的现状……长久以来,弹窗广告都游离于纸面规则之外,这种约束的空白,让其越走越远。
梳理网络弹窗之乱,终究都绕不过对广告伦理的追问。受众为享受免费内容,要在多大程度上,出让注意力给广告位?花样百出的广告模式,又该遵循哪些起码的业务底线?在开放的网络广告投放环境内,各方怎样才能具备基本的自觉自律?这一切疑问,都有待于一一求解,并以立法形式加以确认。牺牲用户体验的弹窗广告,也许只是给人以“强势营销”的错觉。然而,为了这种可疑的广告效果,整个社会早已损失了太多。
营销之声
李檬 北京天下秀科技有限公司CEO
弹窗广告在营销界来看,它仅仅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尽管对于大众存在一定风险,但仍然不能更改其本身推广的属性。至于其带有“强制性”的一面,电视广告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对于此次新修订的《广告法》对互联网弹窗的约束,仅仅是停留在必须提供可关闭按钮这一层面,对于恶意弹窗的行为并没有实质性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才能杜绝恶意弹窗的出现。不过,这明显是一个信号,政府开始加大互联网环境的整治力度,这对于广大的网民是一个好消息,对于广告业,影响倒也不是很大,反而对整个行业会是个好事儿。广告行为无论在线上线下都会存在,但对于有欺诈、诱惑等具有恶劣性质的弹窗广告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很明显,政府的决心就是发现一个“关闭”一个!
事实上,弹窗广告的危害主要看其内容是否具有危害性,在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的基础之上,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之效。同时,开设举报通道,让全民共同参与,恶意弹窗将会无处可藏。
大众之声
@迷失的小王子2014:《2014年全球社交、数字和移动》报告显示,中国有互联网网民5.9亿人,他们发来贺电!
@独角兽司考培训:是时候管管了,这个值得点赞。
@中发白条饼万:早就该整治了!现在越来越泛滥了,已经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和网络环境。
@Mr晓风残梦:要举手投票么?我无条件支持,双手双脚都可以举起来。
@梅花三弄:我也遇到过弹窗广告,很烦人,但愿这不是空喊口号!
@国防砖:建议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环境。
@中国才宇:弹窗非法还是弹窗的内容非法?比较复杂。
弹窗广告的未来
在杜绝弹窗广告行为方面,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方面的规定。
9月2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召开“整治网络弹窗”专题座谈会,专项研究治理网络弹窗乱象,决定于近期启动“整治网络弹窗”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网络弹窗的整治力度,严肃查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木马病毒、诈骗信息等非法弹窗行为。并建设了专门的网站,接受大众的举报。
12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广告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修订草案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此前,国家网信办近期根据群众举报,对传播色情低俗及虚假谣言信息的迅雷弹窗服务采取关停措施,这一举措也在彰显政府对恶意弹窗整治的决心。
与此同时,一些安全软件纷纷推出防弹窗服务。360公司宣布旗下360安全卫士、360浏览器、360杀毒等在内的全线产品均支持恶意弹窗广告的拦截。
对于弹窗广告的未来,政府的规定及监管,安全软件的防范,这些行为能否真正起到围剿恶意弹窗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毕竟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弹窗广告的存在,而规定现阶段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可以关闭的可能性。这是一场利益同法规的争锋,也是一场耗时很长的持久战,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11-23 18:56 , Processed in 0.091712 second(s), Total 11, Slave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