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常钓鱼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同一时间,同一水面,技术同样熟练的人钓鱼收获也往往大不一样。有的水域或钓点爱上鱼,有的水域或钓点则不爱上鱼。有的地点爱上这种鱼,有的地点则爱上那种鱼,说明各类鱼并不是均匀的分布鱼水体区域的。常言说,鸟有鸟途,鱼有鱼道。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一样,鱼类也有一定的活动规律。除各自的特性外,下面谈一谈鱼类的共同生活习性。 逐暖习性:在自然水体温度较低时,很明显各类鱼都喜欢到向阳的水域活动觅食,很少到大片阴坡和浓荫蔽日的水域活动,也不会长时间在水温较低的深水处待着不动。初春与晚秋,背风向阳的浅水处白天在日照下较为温暖,鱼儿爱到此处来游弋觅食。而早晚夜间温差大,浅水处水温已下降快且降幅大,鱼儿通常会龟缩到水体相对温暖的深水区去。并且在此季节,随着昼与夜水面温度的升降,鱼儿也会随之日浮夜沉。相反在夏天高温季节里,早晚和夜间浅水区凉爽宜人,鱼洗趋之。而白天随着气温水温升高,鱼儿则逐渐移向深水处。烈日当头,酷暑难耐的盛夏正午,鱼儿一般在池塘最深处龟缩不动。若循以上规律找鱼,基本可觅其踪迹。当水温升到20摄氏度~23摄氏度时,鱼的生理状态最旺盛。特别是春末夏初(谷雨至立夏),鱼儿们为了准备产卵,必须大量摄食吸收营养,繁殖下一代。所以这时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晚春,初夏,仲秋前后这段时间,水温和气温大体上都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是一年中钓鱼的有利时机。只有三伏天气,盛暑酷热,鱼都游到深水避暑,很难钓到。初秋(立秋到处暑)时,鱼饵为了育肥度过漫长的冬季,会再度出现摄食高峰。所以,立秋以后到上冻之前,是一年中钓鱼的第二个黄金时节,到了冬季,水温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南方天寒地冻,北国万里冰封,鱼的生理状态变得迟钝呆滞,伏在深水不冻,几乎完全停止摄食。所以,整个冬季,南方只有在天气晴朗,日照充分,水温超过10摄氏度的深水里,北方只有在一九,二九,五九,六九,冰下深水温度高于6摄氏度时,可钓上鱼,池塘垂钓则不同,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钓鱼热的兴起,农村养鱼户为了广开财源,有的利用天然温泉修建养鱼池,有的池外罩上塑料大棚,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温暖如春,不但能钓鲤鱼鲫鱼,还能钓亚热带鱼类罗非鱼。人为的提高水温,卖票冬钓,与不少见。这就和天然水域的情况不同了。 洄游习性:鱼类离窝远游,也有洄游的规律,这和水温,饵料,产卵都有直接的关系,养殖学上把它称为适温洄游,索饵洄游和产卵洄游,适温洄游就是原来栖息场所的温度高于或低于鱼适宜生活的温度时,他们会离窝远游,寻找温度适宜的地方。例如春暖花开时,他们会从深水区游到水浅的地方活动觅食,盛夏浅水温度高,寒冬浅水温度低,鱼儿会游回深水区避暑和越冬。索饵洄游就是离窝寻找食物,在天然水域里,鱼时四处觅食的。在河川,湖泊,水库里生活的鱼,都喜欢栖息在靠边岸边有水草的环境,早晨日出以后开始活动,在草边觅食,到了中午,逐渐向深水处游动觅饵。傍晚又逐渐往栖息场所洄游。渔谚“一日三迁,早晚溜边”,讲的就是这个科学道理。除非栖息场所附近已没有食物可觅会被迫转移,大体上他不会离窝太远,知道附近觅饵,吃饱了又回到老窝来。这就叫“老窝在,不远游,游必有归”。产卵洄游是离窝寻找生儿育女的地方。在产卵期,如果他们的栖息场所附近有水草茂密无流速的浅滩,可作为产床,他们便会在附近就地产卵。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鱼就会雌雄亲鱼成群,做远距离洄游,到上游的浅水滩涂水草繁茂的静水区生儿育女。产卵后就在附近觅饵育肥,当然,在产卵期钓鱼,就要跟它到江河上游浅滩水草繁茂的地方下钩了。 喜草习性:各种水草的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鱼类可以再这里摄取到丰盛食物。水草茂盛处又是鱼类绝佳的排卵产床,每年春天繁殖季节,这类地方都是鱼儿的聚集之所。 顶流习性:一个池塘往往有溪流或渠水注入,它不但为塘内鱼儿带来大量新鲜饵物,而且进出口处又有较高的溶氧度,是鱼儿觅食摄氧的理想去处,所谓“顺风的旗,顶水的鱼”,道理就在于此。 逐波习性:水域宽阔的池塘,一遇大风天水面往往掀起较大风浪。风浪推动表层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积聚于风口处,并且这些饵物又被浪头打入水中,于是这一带成了鱼类的天然觅食场。同时,波兴浪涌之处水体溶氧度肯定就高(这与增氧机的道理相同)。所以鱼儿便成了随波逐浪趋下风的生活习性。 合群习性:除鲶鱼黑鱼之外,大多数鱼类喜群居。“鱼贯而行”、“过江之鲫”等成语就说明了这种习性。这一方面是由相同的食性和生活习惯所决定的。另外一方面,鱼类集群而动,也是出于防避敌害的一种天性和本能。 趋氧、趋静习性:自然水体含氧量一般平均为每升8~12毫克,当其降至不足1毫克时,就会引起多数鱼类停止摄食,浮头,甚至死亡。鲫鱼,鲶鱼等耐缺氧的能力相对强一些,鲤鱼则不行,一般要求溶氧度在每升5毫克以上。水中的氧气一是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来自水面空气。无风天气溶氧慢,有风天波浪大则溶氧情况好。若一处缺氧,鱼便很敏感的向含氧高的水域转移,这就是鱼喜草,喜流,喜波,喜浅滩的主要原因。而喜静也是鱼类的明显特征之一。鱼类听觉发达,对声响尤其是一些突如其来的,生疏的高强度声响极为敏感,听到后迅速转移到远离声源的地方。当然鱼类避声仅是一般而言,他们对某些自然声响,如瀑布声,风浪声,流水声,淘米洗菜声,昆虫落水声等非但不惧怕,反而很喜欢。若是高密度精养池塘,那么抛撒颗粒饲料的声音甚至会使鱼儿争相聚集。 综上所述,鱼类活动是有一定规律性的。钓者可以记住这样几句顺口溜:水族分栖九重阁,上疏下密聚阳坡,向食趋静合群走,喜草喜流逐清波。钓者应在实践中更多的摸索各类鱼的活动特点,善于分析和把握各个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选择最佳钓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