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逻辑有理有据。2016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同时,新项目“落地难”已成为深圳政府最头疼的事情,逼得主政者不得不向海洋要空间,“东进战略”也是用地所逼。看看,华为所在的龙岗坂田,建筑物密密麻麻,非常拥挤。因此,华为将部分总部迁往东莞松山湖,也有道理。
硅谷是全美房价最高的地方(没有之一)。2013-2015年,该区域年均房价涨幅在30%左右。2014年《福布斯》杂志的数据显示,全美房价排名前两位的地区都在硅谷,分别是Atherton和LosAltosHills,房价中位数分别为670万和540万美元。高涨的地价和房价不仅让中小企业逃离硅谷,就连“高富帅”的湾区工程师也受不了。据悉,房租侵蚀了中高层软件工程师近一半薪金。
但是,高房价并没有动摇硅谷全球创新中心、智能科技和互联网王国的地位,苹果、谷歌、雅虎、Facebook等巨头也没有将总部迁往北美其它区域,相反却在大规模圈地建楼。
互联网和高科技孵化器,讲的是集聚的故事。硅谷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在获得风险投资、专业技术人才上的优势很明显,周边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的分校也是硅谷的生态组成。因此,针对“华为外迁”的传闻,有媒体撰文称“给华为一万个胆,它也不敢跑”。言下之意,华为对深圳这个IT软硬件之都、创业创新之都深厚土壤的依赖须臾不可离。
这应该是深圳市政府对于“华为外迁”报道表现淡定的原因吧。想想,除了腾讯,BAT三巨头中的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将部分总部迁到深圳。联想、乐视在“迁都”深圳后,老板们也直言,华强北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任何一个元器件,深圳完备的产业链和创投环境,让他们欲罢不能。由此,在主政者案头,或许还放着要来的多个“宝宝”,华为将部分总部迁走真不算什么。
上述分析极具迷惑性,但却把逻辑搞反了。先有产业升级、居民收入增加,然后才有高房价,硅谷成为“贵谷”就是这个道理。但当前深圳等特大城市的高房价,是产业升级的结果,还是炒作、楼市依赖的结果?事实上,即便是华为这样的企业,也承担不起高房价、高租金,但政府往往采取土地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安居,让这些“座上宾”免疫于高成本。
这样,产业转型的短期政绩显著,楼市依赖的“老路”照走,这是政府的鱼和熊掌。殊不知,产业升级难言前进一大步,但高成本正在侵蚀产业链,这才是最可怕的。房价和租金是产业链的基础成本,也是人工、服务成本飙升的罪魁祸首。给地、给钱、给房可解决企业和人才一时之需,但上游中小配套企业,下游生产生活服务业的高成本无解,“宝宝们”免疫于高房价的算盘落空。
今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发货1660万部,首次超过苹果成为国内出货最大的智能品牌。但近年来,智能手机设计和功能、市场容量的“天花板”已现。作为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成本已成为中短期内竞争的首选,这是苹果、富士康迁往印度的原因。未来,华为能否续写辉煌不得而知,但未来智能技术新一轮孕育期,我们必须要为这些“宝宝们”创造低成本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