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月份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由于有很多私募大佬、明星参考而备受关注。当时的热闹景象尚未完全消退,而一份由基金业协会发出的作弊名单又掀起了波澜。仅仅只是一场考试的问题么?资格能作弊,投资能作弊吗?
程喻
公司和家庭一样,大都藏有秘密,核心而重要的事件仅有少数人知道,但小秘密几乎无处可藏,像是工作的调剂品,也像是幽灵一样在办公楼四处游荡。
比如像某某领导参加基金业协会考试未通过的小消息,就是这样一则小秘密。这本来是当事人才知道的信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成为茶水间里普通员工拉近关系的谈资。不过,也仅此而已,考不过又怎么样,可能是工作繁忙没有复习,可能是一把年纪记忆力不佳,也可能人家压根儿没把这当一回事,所有的尴尬都到此结束,重新报名参加就行了。但如果是作弊被公开呢?对不起,那就不是在背后被人笑话这么简单了,影响的可能是个人职业生涯。首先质疑的是诚信问题,怀疑你在实务操作中是否会遵循职业操守和道德?会不会违规乃至违法?是否会因为个人问题给公司带来麻烦?
不要认为这是小题大作,在笔者短短职业生涯中,真遇到过因作弊行为被公司开除的案例。当时的老板表示,就是要对不正之风零容忍,这让人大跌眼镜,因为此人的业务能力、人际关系在公司都有口皆碑。另外这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尤其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金融圈,分分钟前同事就会变成交易对手。所以此次基金业协会也称得上是措手不及,公布了具体215人的违纪人员名单,里面涉及考区、姓名、准考证号码、将违纪情况、违纪处罚列得清清楚楚。
后来机缘巧合,有机会在一次非正式场合和这位老板谈及作弊问题,他说这位同事什么都好,就是喜欢踩红线,很多时候他都默许了。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乖乖做个好孩子,等于把客户往外推,你不接单有的是人等着做,所以只要不太出格,打打擦边球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此人踩红线险些好几次出事,只是他为人圆滑而周到,有人出手帮忙度过难关。但作弊不一样,踩红线是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倒向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面,作弊是明知不可为而为知。最后那位老总无不惋惜地说,如果不是发现自己的团队已经出现为做成业务不择手段的风气,他是万万舍不得将此人辞退。这其实是业务人员的一大通病,不够圆滑,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合作关系,但过于油滑,又有“一颗老鼠屎,毁掉一锅汤”的风险,这个行业需要的是守正出奇,守住底线,做事果断。
关于如何区分踩红线和作弊,他也有个小故事。比如说电影里上演的内幕交易,通常以对话的方式来完成:“10分钟内我们就要提XX的股价”或“收盘时要买进一千七百万股XX”,这些浅显而直白的交易就相当于作弊,跟天上掉钱一样一样的。这种可以从A直接推断到B的行为,就是作弊。
如果你想要知道一家公司的内部信息,但是线人不肯提供,那可以找其相熟的医生或者律师,付他一笔咨询费用,权当是请个顾问。另一种得到情报的方式来自于金融圈内部,分析员永远比公众提前得知何时提价,银行家在公开之前就知道交易的细节,交易员会看到大笔订单的数据。虽然不是人人都干这一行,但要找到这么一些人其实也不难。这种事情满世界都是,而且不会停止。
他说得挺有道理,而我印象深刻的一种投资作弊,是可以通过特权得到世面上罕见的投资机会。比如豆瓣上有个小女孩挺红,她的成名作是如何毕业三年在南京买一套房。点开一看,除了按计划消费,以及基金理财外,她最大一笔收益来自于体制内的股权募集,一年时间收益翻倍。这种无法复制且推广的投资方式,其实也是作弊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