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的保密,需要拥有丰富数据库的企业,担负起这一重大的社会责任。
周凯莉
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个体生活的存在感已然可以反映在指数经济里,中国新崛起的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在基于自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基础上,纷纷推出以产品运营为导向的互联网指数,例如今日头条的“算数”、滴滴出行的“滴滴指数”和蚂蚁金服新近发布的“蚂蚁指数”。
如果说今日头条的“算数”解构了用户的阅读习惯,“滴滴指数”对交通状况等多维度社会生活进行了分析、研究,那么“蚂蚁指数”——由蚂蚁金服研究院公布的网络消费指数报告,号称来自于支付宝首次追踪了4.5亿注册用户从2011年1月到2016年4月的消费数据,涵盖了省份、年龄、性别等全方位维度,则真实还原了过去五年网络消费人群的“剁手”历程。
网络消费远不止个人化的吃喝玩乐这么简单。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莱肯在他的著作《反社会人格》中写道,“只要把12~28岁强壮的年轻人全部保持在低温睡眠的状态,就可以消除2/3的犯罪。”这是在美国,要是在中国,只要年轻人用上支付宝,就可以给国家贡献1/5的GDP增长。真不是戏言,“蚂蚁指数”显示,2015年,全国网络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1%,而基于支付宝的网络消费支出贡献率为22.8%。
毋须赘言,以二维码为显性特征的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已经渗透进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意味着上下游产业的随势而上的迅速发展。这几年“买买买”端口的日新月异,即便对于我这样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准中年,依然感觉到有些赶不上时代。
前几天,我回母校,意外发现就连小西门外卖水果的大爷都踌躇满志地用上了二维码支付,也就是说在网络支付气势汹汹的时代,略夸张地说,现金已然不是走南闯北的必需品,而智能手机则是人们生活中仅次于空气的生存工具。略显遗憾的是,传统暴发户们“用钱砸脸”这种为田间地头喜闻乐见的炫富表演形式也会随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对方不想和你说话,并向你扔了一个支付宝大红包!”
言归正传,正如“蚂蚁指数”所说,网络消费正在成为衡量中国经济从实物型走向服务型、从生存型走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升级指标。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越发达的省份,享受型的消费水平会越高,例如“江浙沪包邮”便是一种耳熟能详的对于消费型发达地区的奖励。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络消费也在逐步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物流业、快递业的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餐饮、航旅、生活服务、教育等一系列在线热点服务行业,已是L型经济形势下的新经济动能,“互联网+”成为线上反哺线下,刺激国民经济、拉动线下消费的催化剂。由此派生的,还有一种激情。我相信,每三名参与网络消费的青年中,至少有一名会产生创业激情,而当更新生代技术不断投入应用,青年创业的领域将远远扩张至餐饮服装日化之外,知识与天赋将会更直接地转化为商业价值,那将是又一个璀璨的黄金时代。
当然,局限性依然存在。不管何时,网络数据信息安全,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个人信息的保密,需要拥有丰富数据库的企业,担负起这一重大的社会责任。据说,目前的几家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均设有专门的数据安全部门,相信类似于国外狗仔队向黑客购买知名人士隐私信息的个例,应该会较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