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643|回复: 10

IPO核查效应发酵:新报会项目需提交自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4 10:57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们都被彻底震撼了,甚至都不想在这个行业干了。”6月2日晚,面对证监会严打IPO造假的高压态势,一位资深券商投行人士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直言。“现在,对我们的IPO客户,能让对方不报的就尽量先不上报。实在坚持要上报的,就要停下来重新做过。要按照之前IPO自查的有关条件,进行拉网式核查。说白了,”不死的话也要剐层皮。”

没想到IPO会这么费劲儿,没想到发审委还来真格的,但愿这种情形不会成为常态,否则俺们的财路不给堵死了?——这恐怕是很多PE/VC、拟上市公司老总的想法。】

  在5月31日自查报告截至日,短短一周里,多达75家企业终止审查。其中,拟登陆主板、[color=#000 !important]中小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申报企业多达51家,占比将近七成。


  “涉农企业我们是不会再去碰了。因它容易造假,而且造假成本也很低。”上述资深券商投行人士坦言。

  特别是,农业和消费类申报企业均出现了大比例撤回上市申请的情形。如在上周终止上市的涉农企业中,就包括了江西万年鑫星农牧、上海奕方农业科技、湖北银丰棉花、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福建连城兰花和安徽皖垦种业等6家涉农企业。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申请终止审查的涉农企业已近30家。

  与此同时,从3月31日IPO申报企业自查截至日以后,新报会项目数量也出现锐减。证监会数据表明,自二季度以来至今,进入初审阶段的新报会企业数量仅44家。而去年同期新增报会企业数量已近百家,达99家。相比之下,今年二季度以来,新报会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锐减超过125%。

  证监局要求新报项目提交自查报告

  对此,前述资深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新报会项目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证监会严打IPO造假的高压态势下,部分项目财务状况因经不起财务核查,要么选择撤回[color=#000 !important]材料(行情 专区),终止上市;要么把报告期往后延期,等到规范程度符合条件时再上报。

  “在财务核查前,一般行业潜规则就是,在三年财务报表的报告期内,第一年的财务报告有些问题可以容忍,第二年财务报告则要求基本规范即可,第三年规范程度最高。但在现在高压线下,这样做肯定是行不通。因此,申报期要往后延。”该人士表示。

  该人士认为,此次证监会进行财务核查的目的就是希望有问题企业可知难而退,主动撤材料。如果有企业抱侥幸心理硬冲可以,不过一旦发现再有造假行为,监管层将会从严、从重按上限处罚。因此,谁也不想冒险尝这个险。

  此外,虽然从法律层面上讲,新报会企业并不需递交自查报告,但在实际操作时,大多数地方证监局对此已有工作指引,也导致保荐机构和会计师工作量大增,使项目报会时间大大延后。

  “据我们了解,像江苏、浙江等部分地方证监局实际操作时,会有相关工作指引,要求保荐机构提交辅导报告材料时填写40-50张相关表格,基本涵盖了所有财务自查内容。”6月3日,另一位券商保代对本报记者表示。

  “同样,我们也从安徽证监局得到消息,该局要求保荐机构出具辅导验收报告时,另附上保荐机构自查报告书。”上述资深券商投行人士也称。“虽然该报告暂不作为申报材料的必备要件,但估计全国其他地方证监局很快也会铺开。”

  此前,保荐机构在第一阶段上市前辅导过程中,企业完成改制且辅导审计完成后,就要向地方证监局报备,地方证监局在完成对企业的现场评估考核后起草辅导验收报告,并提交证监会发行部;待证监会收到报告后,才可以进行IPO材料的申报,并由证监会出具正式的IPO受理函。

  “目前在IPO新报会项目完成辅导验收时,我们已被要求应按照财务自查报告核查重点逐条对照,查实情讲真话。”上述资深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不过具体到每家地方证监局时,还是稍有区别。比如,江苏证监局在进行辅导验收时,除了要求提交财务自查报告以外,也要一并准备好财务核查底稿。但福建证监局在提交财务自查报告时,并不需要自查组人员、保荐机构内核负责人、证券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中小板成造假重灾区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在于,从证监会今年以来披露的IPO公司[color=#000 !important]财务造假情况来看,中小企业板公司已成为了造假重灾区。

  从天能科技到天丰节能莫不如此。5月31日,证监会已对外公布了对天能科技的处罚措施。同样,因天丰节能IPO申报材料涉嫌财务违规,证监会稽查部门也已介入调查。

  此外,本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还获悉,证监会对首批抽查的30家IPO申报企业调查结果表明,还有个别中小企业板申报企业以身试法,企图蒙混过关。

  对此,前述资深券商投行人士并不感到奇怪。“从上市门槛来看,[color=#000 !important]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上市条件明显要低于中小企业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创业板上市难度更大。一方面,创业板上市有成长性的要求,必须保持业绩增长,业绩下降就得撤材料;另一方面,对创业板审核的要求在财务核查之前就比中小板更高、更细致。中小板申报后的反馈意见一般在20至30条,而创业板反馈意见至少在60条以上,多的达100多条。”

  此前,创业板处长每次在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讲话时,都会要求对不符合“常情、常理、常态”的事项严重关注,追根到底。因此,一些有问题的拟上市企业为了逃避创业板的严格审查,都直奔中小企业板而来。

  同样,从保荐机构的保荐倾向来看,投行也建议达到上市条件的拟上市企业如果能报中小企业板的尽量不要申报创业板。

  上述人士还称,“从某种程度来说,在财务核查前对创业板申报企业的审核,就是恨不得要求公司将其会计凭证和账册翻个底朝天。”

 专项财务核查自查收官 221家企业退出IPO大军  进行了半年之久的IPO(首次公开发行)专项财务核查的自查工作,终于在昨晚九时收官。  根据证监会提供的数据,在IPO自查收官前一周内,递交终止审查申请的拟上市企业家数达到了49家。而因财务专项核查而退出IPO排队大军的企业已多达221家。  第二轮抽查率或达百分百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昨天表示,根据IPO财务专项核查的部署,仍未提交自查报告和终止审查申请的企业,需要在5月31日提交相应文件。为便于企业报送材料,相关部门将此次自查报告提交的截止时间延长至昨晚九时。  值得关注的是,据新闻发言人透露,截至本周四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来仅有9家企业提交了自查报告;97家公司提交了终止审查申请,其中,89家公司是3月31日第一批自查报告提交截止日未提交自查报告的公司。而截至上周四(5月23日),仅有48家拟上市企业递交了终止审查申请;也就是说,在近一周内申请终止审查的企业激增了49家。  今年前3个月,不算3月最后一周,共有48家企业终止审查,3月最后一周76家撤单,再加上4月以来的97家,因财务专项核查而退出IPO排队大军的企业已经达到了221家,去年全年撤单公司数量逾60家。  证监会发言人称,最终统计数据出来后会向公众发布。至昨晚九时,如果提交自查报告的公司数超过10家,仍将采取抽签方式,从中抽出10家进行检查。如果提交自查报告的公司不足10家,则全部提交报告公司都将接受检查。  证监会自去年12月28日起启动IPO专项财务核查工作。核查工作共分两轮,每轮均先由企业自查,证监会再进行抽查。第一轮自查报告提交的截止日为3月31日,当时共有610家拟上市企业递交了自查报告;证监会在610家企业中用抽签方式选定30家企业作为抽查对象,其中河南天丰节能因财报与[color=#000 !important]银行(行情 专区)对账单不符,该项目已被移交稽查部门检查。  根据IPO专项检查工作安排,若5月31日截止期未提交自查报告,亦未提交终止审查申请,证监会将直接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新一届发审委正式成立  证监会发言人昨日还通报,新一届发审委换届完成,15届发审委正式成立。发言人表示,这是属于例行环节,没有特殊含义。不过市场认为,这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PO重启进程。IPO何时重启,是近期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一有风吹草动即被与IPO重启挂上钩。  有券商人士表示,目前IPO并无时间表,但可以确定的是“上半年重开已无望”。  此外,证监会表示正在考虑扩大转融券的试点公司范围和标的。转融券业务于今年2月28日正式推出,首批共有11家证券公司参与业务试点,标的证券为90只股票,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近50%。此前,市场曾有传言称转融券第二批试点可能会在下半年推出。(东方早报)





发表于 2013-6-4 11:29 |
本来就不应该造假
发表于 2013-6-4 11:30 |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3-6-4 12:40 |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6-4 16:38 |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3-6-4 16:41 |
谢谢无私分享。辛苦啦!
发表于 2013-6-5 16:11 |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3-6-5 16:12 |
{:soso_e163:}
发表于 2013-6-6 15:39 |
谢谢无私分享。辛苦啦!
发表于 2013-6-6 16:06 |
谢谢无私分享。辛苦啦!
发表于 2013-8-17 17:21 |
谢谢分享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1 15:37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