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顺丰控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更名敲钟仪式,顺丰在当天成为深交所市值最大的公司。截止2月27日,顺丰市值已经突破2500多亿。
顺丰更名敲钟的新闻成为这几天的财经热点。其中,顺丰创始人王卫邀基层员工一起敲钟、自掏腰包给40万员工发红包的新闻格外引人关注。人们感叹王卫是“中国好老板”,顺丰是“别人家的公司”。
有些舆论猜测,王卫给员工发红包的钱,其中一部分是他个人借款来发的。网友更加感叹:“跟着这样的老板,员工那不得拼命干。”“顺丰能做到基本零差评,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王卫借钱都要给员工发红包?
顺丰筚路蓝缕20多年创造的财富,仍然留在企业的财富循环中,服务消费者、服务员工,王卫本人并不可以随意支用。王卫希望和员工分享财富,同时企业又要继续服务消费者、员工,所以自掏腰包甚至借钱来发红包,体现的正是企业家看待财富的精神。
人们对企业家创造的财富一直有一种误解。人们容易把企业家创造的、可以控制的财富,当成他们享用的财富。经济学家陈志武曾经说过,研究表明,美国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但消费差距在缩小。什么意思呢?因为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家创造的大部分财富,继续投入企业的财富循环,服务消费者、帮助员工增加收入,如此,大众消费水平提升,自然跟企业家的消费差距降低了。
从这个角度看,企业财富和企业家个人支配、享用的财富不是一个概念。企业的财富是一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的生产型财富。
如今顺丰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财务上更为规范。假如王卫动用公司财富来发红包,倒有慷其他股东之慨的嫌疑。看来这波红包雨,王卫考虑的方面也很多。
有自媒体说王卫拥有216处房产,但实际上,文中所列的房产,都是顺丰公司的财产,并非王卫个人所有。媒体人分不清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个人的财产,会严重误导大众。
像王卫这样做的企业家很多。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李嘉诚旗下的员工养老金亏损不少,李嘉诚自掏腰包帮助员工补足养老金。联想CEO杨元庆也数次自掏腰包,激励一线员工。小米雷军也有过自掏腰包发奖金的行为。近些年,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奖金的风气更是蔓延到演艺界,演艺明星发奖金成为网络热议的一景。
也许有人会问,王卫不是成为“中国第四富”了吗?怎么还要借钱来给员工发红包? 其实也好理解。除了上面所说的企业财富和企业家个人享用的财富的区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股市财富只是对未来的贴现。
经济学家陈志武曾举例说明股市财富的真相:“现代社会的财富内涵跟传统社会很不一样。前者更多反映对未来收入的定价,后者更多是反映对过去收入的累计。比如说马化腾,他个人财富可能值一两千亿人民币,但那些财富主要是腾讯股票,而股票所表现的价格,是市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贴现值,是对未来收入做定价的结果,跟传统意义上的真金白银不一样。”
随着顺丰股票大涨,王卫持有股票的估值也超过1500亿,但这1500多亿财富只是资本市场对顺丰未来预期的贴现的结果,并不是已经积累了的真金白银。另一方面,王卫的股票都是锁定的,他并没法将股票套现。从公开信息看,也没有发现他将股票抵押。发红包需要的现金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王卫要去借款。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王卫自掏腰包给员工发红包,体现了他乐于分享财富的精神,同时他个人在财务上也承担了不小的风险。公众只看到王卫财富数字的快速增长,没看到王卫个人承担的风险,无疑是不全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