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北京,我曾偶遇过这样一个懂生活的高手。他不过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大男孩,利用暑期到北京打工。当时他打工的餐馆离天安门不远。餐馆不大,他既负责点菜,也负责上菜,忙得不亦乐乎。 我看到他时,他正在跟一个法国人连说带比画地“聊天”。大约是那个法国人在跟他咨询一道菜,而他完全不懂法语,英文也不是特别好。但是,他“手舞足蹈”推荐的菜居然很合法国人的口味。 法国人离开时,他热情地送到门口,顺带着连说带比画地给人家指了路,推荐了景点。我忍不住笑话他,难道不怕给人家指错了路,丢了中国人的脸? 他夸张地大笑,拉长了腔调说:“怎么会?我外语说得这么好,表演得这么形象,交际能力这么强,怎么会丢国人的脸?”他说他在这里遇见过很多不同国家的人,早已练就了和各国人打交道的本事。我问他:“你每天都过得这么妙趣横生吗?”当时,他在那家餐馆打工已一个月有余,我猜想这么枯燥的工作应该早已让人心生厌烦。 他挠挠头,说:“妙不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每天都很有趣。” 每周的休息日,他就拿着地图在北京各处转悠,跟旅游一般惬意。他说着说着,眼睛就笑成了一条线。 他故意用一口老北京的腔调,发音准确无比。这是他跟餐馆周边的北京大妈大爷们学来的。他说,餐馆附近住着一对老夫妇,很有趣的一对老人家。那对老夫妇都喜欢他。大妈喜欢找他聊天,大爷喜欢教他看图纸,偶尔来兴致了还约他一起观园。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成了北京通了。他短短几句话,就让我对那对老人家生起了无尽的兴趣。 似乎,在他眼里,满世界都是好玩得不得了的事情。仅仅是简单一番交谈,你就能轻易地感觉到,他活得特别带劲,生机勃勃的。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 人生的确需要时时激活,却并不有赖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生活真正的趣味都融于日常小事中。 很多卓越的人拥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但有趣的生活依然源于日常琐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书,更能让人体味到这一点。 记得读这本书之前,我猜测,里面记录的大抵应该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就好似普通人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然而,让我笑中带泪、泪水涌出之后又很快笑出声的,真的只是一些温馨的“鸡毛蒜皮”。这些日常里面包含着说不尽的世间乐趣,让人回味不断,绵长悠久。 杨绛先生记录一家三口爱去动物园,把各种动物的习性和秉性写得惟妙惟肖。比如大象,她写道:更聪明的是聪明不外露的大象……母象会用鼻子把拴住前脚的铁圈脱下,然后把长鼻子靠在围栏上,满脸得意地笑。饲养员发现它脱下铁圈,就再给套上。它并不反抗,但一会儿又脱下了,好像故意在逗那饲养员呢。 杨绛先生的笔下,每一个情节都是那么饱满,有光芒。 掩卷之际,我也明白了,这种来自日常的有趣,才是真正而持久的有趣,深入骨髓。 觉得生活无趣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到了佛罗里达的棕榈海滩生活从此就变得有趣,不要总以为到了非洲好望角日子就会给你打开一个豁然开朗的突破口。内心若了然无趣,哪里都漆黑一片。 我们应该审视下自己,审视下身边的人来人往,试着换个角度重新对待自己的生活。见了面从来不打招呼的那个邻居,你试着给她一个微笑;公司周边新开的那家餐馆,你约三五同事一起品尝。 真正有趣的生活,从来不需要用“诗和远方”来堆砌。它囿于厨房,却容得下山川湖海的纵横生趣。 生活中的大波澜永远只能是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不能当作救命稻草。要想拥有一个有趣的人生,我们必须学会与日常琐碎谈情说爱,让水泥地里长出嫩芽,开出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