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人群和噪音,是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选择居住在奥马哈小城的原因之一。世间太多解读巴菲特投资之道,但这一条与巴菲特自身真实想法没有太多出入。对于噪音的理解,一是市场各个投资群体的判断观点,一是股价自身的波动。
可能很多人并不把股价波动当成一种噪音。但其实,鲜有人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达到巴菲特的水准,无论是从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长时间和深入的分析,让巴菲特所代表的专业投资者谨慎做出买入股份的决定,同时也不会因为股价超出预期的下跌而慌不择路。
现在的A股市场,也许正处于一个最坏的时期。近一年的多次系统性暴跌,早已将做多心理浓厚的投资者逼成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频繁交易或现金为王。很多风险偏好低离场观望等待时机的投资者,又多有抱怨去年三季度进场的国家队资金拉抬银行等大盘股,让指数一直跌不到位,无法判断投资时机。万亿规模的国家队资金,自去年7月入市拯救流动性以来,其增减持股份动向一直被视为决定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很多潜在做多投资者视其为最大的对手盘。
上述巴菲特的投资理论联系A股的实际氛围,造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最近突然有很多关于公募基金的报道,表示近期掘金业绩高增长的股票,举起价值投资的大旗。似乎是赚不来快钱,才来赚价值投资的慢钱,颇有点难为了大家的意思。
笔者曾经在今年4月份参加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会,现场有少数股东与高管交流。该公司业绩连续几年增长40%左右,新进入领域的业绩增长更是超过100%、200%,但是股价跌得相当惨,几乎是创出了2015年7月以来的新低。需要强调的是,公司做的都是主营业务,只是募投项目,没有依靠并购重组等外援,也只有少量的非经常性损益。
资金不捧场,任你业绩涨。不过,最近一个月以来,这家公司股价已经有20%的涨幅,可以说已经独立于大盘。相信这与基金公司等主流机构投资者增配经营业绩优良上市公司的股票有很大的关系。
在很多小市值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了很多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作为投资规模庞大的专业群体,投资A股市场的首要考虑是流动性风险以及投资标的安全性,因此经营良好的上市公司永远是最紧密最重要的朋友。在去年昙花一现的牛市里,出现了许多机构投资者扎堆一些热门概念股票,甚至达到控制流通股百分之几十的现象。现在那些公司股价基本都跌得起不来,不是因为大盘跌了,而是本身就没有什么真实业绩增长。
资本市场没有新故事,热门概念都跌了才来寻找业绩增长的硬道理。当资金被虚弱的行情搞得伤痕累累,才会找到这些不够的股票同床共枕。一旦某个热点概念或者政策变动出现,资金还会忘记曾经的伤痛而追逐短期收益最大化,不论资金背后的主体是公是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