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哪个行业5年或者10年后,不会被人工智能改变?”在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的专访间,面对众多媒体记者的提问,全世界人工智能最顶级的专家之一吴恩达反问道。 未等人回答,他就给出了答案:“起码用机器人做理发师还不太容易。”他指了指自己有些凌乱的头发,幽默地说,“但美国的朋友对我说,‘别人的头发不能用机器人剪,但是你的可以’。” 虽然担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已经2年多,但这位华裔美国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还不是很擅长用中文讲述人工智能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为了讲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吴恩达特地准备了厚厚的一沓小纸片,上面写着自己经常用到但记不牢的中文词语,放在包里。 不过,语言表述不便并不妨碍他所耕耘的人工智能领域在中国的讨论热度。 9月1日,主题为“人工智能”的2016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明确表态,“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当天下午的各个分论坛上,百度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也把人工智能与旗下业务的结合当做重点对外推介。 李彦宏的定调和各业务部门的推介都表明,在当下的互联网行业格局中,百度已经把人工智能当作未来的方向。作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现在以每个月一次的频率来往于中美两国,连接百度在硅谷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在北京西二旗的总部,领导百度的人工智能研究。 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不亚于100多年前的电 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对哪个行业影响最大?这是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被提及最多的问题。 吴恩达的答案是,“假如有一件事是一个正常人可以在1秒以下做到的,我们就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自动做。假如你可以拿到一个具体重复发生的事情的海量数据,你就可以用这些数据来预测下一次的结果。” 这样的回答来自他过去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加入百度之前,他曾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机器学习、机器人学等课程,是目前全球少有的几位深度学习领域顶尖专家。2010年,吴恩达加入谷歌XLab,一年后,年仅35岁的他领导团队打造了“谷歌大脑项目”,在谷歌内部推动深度学习算法,他也因此被外界誉为“谷歌大脑之父”。 2012年6月,吴恩达领导谷歌科学家,用1.6万台电脑搭建模拟了一个人脑神经网络,并向这个网络展示了1000万段从Youtube上随机选取的视频。结果这个系统在没有外界干涉的条件下,自己认识到“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并成功找到了猫的照片,识别率为81.7%。“识别猫”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的经典案例,奠定了吴恩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地位。 对人工智能多年的研究让他意识到,人工智能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不亚于100多年前的电。他希望能输出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让各行各业都实现转变,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在百度内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变化已经初见成效。据吴恩达介绍,今年7月,百度将人工智能技术内部输出给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并安排了一场人工智能的沟通会,在之后的一个月内,这些小团队做出了不少创新产品: 一个小团队用计算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能力做了一个巡警机器人,它可以自动挖掘线下风险,包括办证、色情等等;另一个小团队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做了智能写作助手,你写几句话,它就可以自动做词语替换、词语推荐、帮你修改文章;还有一个小团队做了时尚穿搭的产品,如果你拍一张照片,它能自动识别出你穿的什么衣服,给你提供时尚搭配的建议。 吴恩达说,这些在一个月内产生的创新产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利用了“百度大脑”的技术,可以快速简单地实现技术融合工作。“百度大脑”就是百度打造的人工智能——这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拥有万亿级的参数、千亿样本、千亿特征训练,能模拟人脑的工作机制,学习训练极其复杂的模型,可以实现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理解、用户画像等四种能力。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吴恩达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在自动驾驶、金融、医疗行业的影响比较大,但因为人工智能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而且所创造的机会太多,现在更让他担心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做这些项目”。 据他透露,“百度至少有好几百个人工智能项目”,其中有大有小,一些大型人工智能项目已经在开展或有成果了,例如百度无人车就计划“三年量产,五年商用”。 问题是机会太多人太少 与其他国内互联网巨头相比,百度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 作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百度于2013年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后扩充为百度研究院,下设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以及大数据实验室,招募吴恩达等人工智能顶级专家,建成了深度神经网络“百度大脑”,同谷歌、IBM等企业争夺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此外,百度也是第一家组建GPU集群用于深度学习的公司,并且还大量配备ARM架构芯片的服务器。 在当天演讲的开头,李彦宏强调,过去五六年间,百度已经花费大量精力投入其中,这让他觉得很幸运。 在这场百度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服务生态、内容生态、国际化、金融科技、无人车等多个分论坛上,百度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也都把人工智能与旗下业务的结合当做重点对外推介。 这说明在国内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的竞争中,百度试图把人工智能这项未来科技作为竞争的新动力和未来的新方向。而具体负责“百度大脑”等研究工作的吴恩达,就成了探索新动力和新方向的“领航员”。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在当天的主题演讲中,“领航员”吴恩达宣布百度将开放百度大脑平台(ai.baidu.com)和百度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给开发者和企业使用,并且很多将是免费提供。 吴恩达认为,由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都需要不断学习完善,因此“开放这两个平台的价值非常大”,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最好的办法帮助和支持第三方公司采用上述平台和模型。 此外,他还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机会太多人太少”。吴恩达认为,人工智能不只是做技术研究就可以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找到有效、有意思的应用场景开展商业化应用,而目前有许多人工智能在具体行业应用的项目是百度无法开展的,比如用人工智能开展“精确杀虫”等。 “如果我们可以跟第三方公司合作,找到足够好的商业模式,我真的不是太担心(怎么盈利的),我们的想法就是有没有足够的人去做这些项目。”他说。 担心人工智能威胁人类,还为时尚早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吴恩达认为,从过去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应用到更多行业和领域的时间不会太远。“大概在2007年,乔布斯介绍一代iPhone时就提到了移动互联网。但10年前,谁可以想到现在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10年后,人工智能发展得怎么样,同样也是谁都不知道,因为技术发展得实在太快了。” 然而,也有不少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威胁到人类本身,有关机器人将取代人的说法一度非常流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认为,人工智能应该在符合伦理道德和安全措施要求的情况下开发,因为脱离人类控制之下的机器很难被控制。 对此,吴恩达指出,现在担心人工智能可能威胁人类,如同担心火星上将要出现人口问题一样。“即便会出现这些问题,也可能是在几百年以后才会发生。” 在他看来,现在更应该展望的是人工智能对行业和职业的影响,“这比较切实”。因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完成许多重复、简单的工作,甚至包括会计、护士这样的从业者都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但未来人工智能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比如3D打印工程师、交通规划优化师等职业。“现在一个挑战就是,我们为了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威胁,该怎么为这些人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储备去迎接可能到来的挑战。”吴恩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