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讯:自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转换效率在6%左右的实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60年人类第一次将光伏发电并入电网开始,至今光伏行业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光伏发电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清洁能源。光伏发展至今,“效率”与“成本”始终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被重点关注。
如今“6·30”抢装潮已过去两个多月,业界议论却愈演愈烈。有的认为光伏在经历抢装潮后,暗藏着各种隐忧,下半年将可能进入寒冬,有的认为光伏将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人们不禁会问,在补贴下调后,光伏行业究竟有没有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国光伏生产成本下降、转化效率提高刺激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光伏加快发展,并出现了超市场预期点。这些仍将是未来我国光伏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过去五年,我国光伏效率在稳步提升。据了解,无论单晶还是多晶电池,都保持了每年约0.3%的效率提升。2015年我国单晶及多晶电池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了19.5%和18.3%。当前单晶硅实验室转化效率已达到25%,为未来产业化效率提高奠定基础。根据《“十三五”光伏发电意见稿》,到2020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时;年度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其中,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保有量达到8亿平方米,年度总投资额约1000亿元。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相关专家指出,光伏发展在经历了政府补助、提高转换效率、原料价格的历程之后,未来将会进入一个成熟理性的发展期。在“十三五”期间,光伏行业将会继续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原料价格,逐步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性,政策因素带来的行业周期性也会随之减弱。同时,新兴市场扩大以及平价竞争上网也将成为未来新的趋势。
持续回暖后逆势上扬
不难发现,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光伏业正“起死回生”。
从2014年开始,在供大于求、产品类型化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已经开始走上了自主研发新技术的道路且颇有成效。其中,高效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以及汉能薄膜发电技术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院认证,我国其铜铟镓硒组件最高转化率达到21%;砷化镓组件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最高转化率达到30.8%,皆创世界最高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