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古人云“开卷有益”,伏尔泰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古今中外的名人留下关于读书的名言不计其数,无非是为了鼓励更多人去爱书、读书,1995年设立世界读书日,目的也在于此。本期《海南周刊》“书香故事”为您讲述那些读书人的故事,他们或为文化名流或为普通百姓,但他们都把阅读融入生活,变成影响一生的重要习惯。 说起杨生龙一家人,认识的人十有八九都会竖起大拇指。已经69岁的杨生龙是华南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在上世纪60年代,这个学历已经足有分量。杨生龙的孩子们更是不得了:两个考入北京大学、1个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有人常说,老杨家这是基因好,但在杨生龙看来,是阅读让家中的每个人都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杨生龙一家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对身边人来说也不算什么“意外”。从事了大半辈子教育事业的杨生龙,他们家的读书风气在乐东早已小有名气。 我们不能狭隘地说读书是为了高学历,但从杨家两代人身上,以及整个家庭氛围中不难体会读书于普通人的真正涵义。 杨家第一代: 读书带我走出困境 “读书带我走出困境。我常和别人说,读书困难,不读书更困难!”杨生龙说。 杨生龙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日子很艰苦,但即便在那样的条件下,他的父亲在他5岁时就开始督促他认字、读书。上中学后,图书馆成了杨生龙的乐园,直至大学。“因为家里困难,能给我的生活费十分有限,但我还是会省点钱攒下来跑去旧书店买廉价旧书。” 1970年,爱好读书与写作的杨生龙被分配至乐东县委宣传部工作;1979年又调至学校进行行政和教学工作。这两份工作,也让他一直没有远离书籍。因读书而积累的阅历和实力让杨生龙的课受到不少学生欢迎。 “知识改变命运!”杨生龙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也正是因为亲身感悟,他才能以身作则,为子女作表率。“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去要求我的孩子要怎样,也很少亲自辅导他们。”但杨生龙的行为却潜移默化影响到5个孩子,浓厚的阅读氛围成为他教育孩子的最大法宝。 如今杨生龙已经退休,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素材集结出版,同时还致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的收集和整理。从读书到“做书”,书籍早已成为杨生龙的生活必需品,也融入了杨家人的生活。 杨家第二代: 读书塑造了我的性格 “读书”二字沿袭到杨家第二代,没有了杨生龙当年的悲壮感,阅读成为了真正的生活。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姐弟们从小就爱读书,小时候书不多,我们就把父亲的藏书挨本读个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目前在省政府机关从事文化工作的杨家大儿子杨武回忆。在杨武5岁时,杨生龙就自己以绘画、童谣的形式编教材教几个孩子。“例如飞机就是铁作身架,铁作翅,小鸟飞不及。”已经45岁的杨武至今还清楚记得小时候背诵过的内容。 “读书让人明理,父母对我们,或者我们姐弟间都会彼此尊重各自的选择。从小读书多,也让我很小就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 读书让姐弟几个有的入了名校、有的获得博士学历、有的成为副教授。但在杨武看来,读书对他最大的意义是塑造了他的性格。 15岁的他不敢去给邻居还箩筐,因为自己不善言辞。“这件事让我很懊恼,那时我正开始读古龙,他的书对我影响很大。”杨武开始每天读完书后对着墙壁练习说话。时至今日他已经变成可以在讲座上滔滔不绝讲几个小时的主讲人。 “我很感谢家里的阅读氛围,我们姐弟几个年纪相差不大,大家都爱读书,时常交流,帮助彼此。”杨武说。 杨家二女儿杨眉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目前与同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的丈夫定居美国。理工科出身的她因为从小爱阅读,所以也拥有不错的文学修养。二儿子杨志更是从事着与阅读密不可分的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的他现在是北师大的一名副教授。 读书传家: 代代传承阅读文化 谈到杨家的家风时,杨生龙笑着应道:“读书传家!” 读书带给这个家庭的显然不只是工作、学历,谦卑、慈爱、明理等这许多看不见的家庭性格也在杨生龙家无形生长。 如今,姐弟几个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样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氛围也依然在延续。在美国的外孙从上小学开始就时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在海南的孙女在高考之际有着自己明确的规划和对人生的思考。 “常常有人当我面说‘读书无用’。说现在这个社会自由开放,不读书也一样能赚钱。虽然读书不能给人带来大把的财富,但我依然有着自己的坚持,我也坚信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人不会太差,因为阅读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品德等等。”杨生龙说。 不算每个孩子自己小家庭的藏书,单是杨生龙乐东老家就有3.5万余册的藏书。家里每个月还有专门的购书及报刊订阅经费。杨生龙的妻子也在和书籍打交道,在黄流中学图书馆工作。可以说,杨家两代人无论身处何地、工作为何,抑或是处在怎样的人生阶段,阅读早已化为无形家风,于无声处润泽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