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绝对”不能浪费。
不丢弃任何哪怕一小块食物,剩菜放3天也不会倒掉,除非有明显的腐败变质。我时常在冰箱冷藏室发现放置很久的剩饭剩菜、肉类的边角余料(比如肉皮、肥肉等)。经过我多次劝说之后,他们才放弃了把儿媳妇丢弃的食物再捡回来的冲动。所有食物必须吃掉,万万不能扔掉。
2.先吃“坏”的食物,“好”的食物先存起来。
朋友送一只鸡,第一餐吃的一定是鸡爪、鸡架、鸡脖等较差的部分,而鸡腿、鸡翅等较好的部分一定要留起来以后吃。一箱水果,一定要先吃小的、坏的、不景气的;大的、好的、光泽新鲜的一定要留起来(这导致有时候好的水果也变坏了)。
3.食物本身最重要,菜肴色香味并不重要。
他们当然知道哪个菜肴味道好,哪个菜肴味道不好,但他们并不会因为味道不好而拒绝菜肴。换言之,不论那个菜肴多难吃,他们都会很正常地吃下去,难吃与否并不重要,不能丢弃最重要。当我问他们某个菜肴味道怎么,或者告诉他们某个菜肴味道有某种缺陷时,他们往往不以为然,好像我在讲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这时候我甚至会有一丝悲伤,难道他们已经失去感受好吃和难吃的能力了吗?但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有时也会夸赞我做的某个菜肴很好吃。
4.食物非常重要,要优先提供给“重要的人”。
我儿子高中住校,每个周末回来他们几乎都会加菜加肉,很多时候他们会把肉类鱼虾留到周末吃,尽管我儿子已经属于肥胖体型。除孙子外,儿子也很重要。有时我赶飞机会很早出门,告诉他们不必准备早餐了,但我母亲总是很早起床,准备如常早餐。每到晚上夜深人静,(如果我还在电脑边)母亲就会问我要不要吃苹果?要不要吃橙子?香蕉呢?虽然此前我已经告诉她,我晚上不吃任何食物(因为体重压力)。
5.餐餐要吃饱,一顿不能少。
因为父母体重都严重超标,我经常现场提醒他们少吃一点,不要加饭,不要盛满碗,不要打扫吃不完的菜肴……但收效甚微。想让他们在7分饱时停下来是很难的。他们吃饭的速度太快(这一点我也一样,是“家传”),不利于控制食量。父亲快80岁了,他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吃,啥都能吃。
6.关注食物本身,不关注身体需要。
因为肥胖和高血脂(高甘油三酯血症),我一发现父母晚上吃坚果就阻止,但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比如白天没时间吃啦,再不吃儿媳妇就拿去送人啦,拿回家就是要吃的啊……。有朋友送一大罐蜂蜜让我品鉴,很快就被父母吃光了(当然我也吃了),尽管我已经告诉他们蜂蜜不适合他们吃。
结论:
显而易见,我父母对食物的态度带着食物“短缺”时代的烙印。“短缺”的烙印是如此深刻,以至于经历十余年并不短缺的城市生活还历久弥新。因为“短缺”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着他们,不但影响了他们对食物的态度,还影响了他们的性格、表达爱的方式、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