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820|回复: 2

中国“新增”国土远离图们江 直通日本海仍遥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者:边驿卒

2015-11-05 第213期

11月4日在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中俄边境线举行了中俄边境地名碑树立仪式。 此次共树立5个新得实体界碑,从俄罗斯划入中国4.7平方千米的土地。

图们江、瑚布图河和乌苏里斯克市示意图

据中新社报道,11月4日在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中俄边境线举行了中俄边境地名碑树立仪式。

此次共树立5个新得实体界碑,从俄罗斯划入中国4.7平方千米的土地。这块土地划归中国后,珲春市版图上新增了瑚布图河这条唯一向北流淌的河流。河流对岸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乌苏里斯克地区,距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城市乌苏里斯克市仅有60公里。

并非“新得”:清政府割让出去上世纪划归回来

根据新京报报道,此次划入中国的领土属于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不平等条约所割让的领土。1993年中俄双方启动了边界重新划界的工作,重新勘定了中俄的边界。当时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将划入领土予以重新命名,在志书中对中俄边界变动情况也没有详尽记载,仍沿用的是107年前清代划界的叙述。此次新立界碑是2013年国务院组织专家对之前划归中国的土地进行实地普查,最终确定了5出地界的名字并安装设置地名标志。

自2008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件后,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此次从俄罗斯划归4.7平方公里土地并非重勘两国地界,只是落实此前协定书的内容之一。

中俄边界勘定完毕以后,从法律意义上中俄已经已经不存在任何争议了,中国对俄罗斯没有其他的领土要求,俄罗斯对中国也没有任何的领土要求。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次事件的事实中国重新修订界碑,而非从俄罗斯获取领土。

远离图们江 与中国在日本海出海口无关

“从俄罗斯划入中国4.7平方千米的土地”的消息一出后引起了网络的热议,特别是新闻指出此次划界使得珲春市版图上新增了瑚布图河这一条河流使得大量网友联想此次划界或与中国在图们江的出海口有关。

图们江中朝俄交界图

图们江源发于长白山,下游出海口直通日本海,是中国距离日本海最近的出海口。一直以来,中国在日本海都未能拥有一个运输出海通道。中国东北三省,特别是像吉林省这样的内陆省份,其物资包括农产品和煤炭,想要运输到江苏、上海一带,只能通过火车,运输费用居高不下。而如果改为海上运输,成本则会大大降低。

在相当长一段历史上中国本来在日本海拥有出海口,随后沙俄逐渐蚕食中国在东北亚的土地。到清朝晚期的时候,图们江的下游15公里为中朝共有,1860《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把图们江最后15公里的北岸划归俄罗斯帝国,俄罗斯至此取代中国与朝鲜共有图们江出海口。中国无法经图们江出海。随后虽然中俄又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恢复中国在图们江的出海权,但1937日苏张鼓峰事件后中国已经丧失所有在日本海的出海口。

当前中国国土只延伸到距离图们江出海口15公里的地方,剩下15公里由朝鲜和俄罗斯共有。

1991年,中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中国恢复了从图们江出海的权利。

图们江朝俄大桥

但是图们江的中国段河面不宽,还受限于河道淤塞。在下游俄罗斯朝鲜共同拥有的水域架设有铁路大桥,仅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船,此外俄罗斯还对中国通行的船只提出了其他苛刻的条件。与此同时,共有图们江下游的朝鲜并没有认可中国在图们江的出海权,所以实质上中国通过图们江下游的船只有科考船和渔船,无论是商船还是军舰都无法使用这个出海口。

此次划入中国的4.7平方千米的土地位于图们江出海口上百公里,并未涉及图们江沿岸土地。此外划入的瑚布图河水浅河面窄并且向北流淌,不可能通过该河让大型船只驶向图们江,所以此次新立界碑并不能改善中国通过图们江出海困难的情况。

综合自中新网、新华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9-15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无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11-30 10:40 , Processed in 0.098922 second(s), Total 15, Slave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