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深渊到心中有数:我的量学重生之路
从绝望深渊到心中有数:我的量学重生之路退休十年,股市却成了吞噬积蓄的黑洞。2014年,我怀揣期待踏入股海,钻研MACD的金叉死叉,背诵KDJ的超买超卖,书架上堆满了各类“必胜秘籍”。然而,市场像一位无情的考官,我那些花哨的技术指标不过是纸上谈兵——账户数字持续缩水,两个账户最终归零的残酷事实,如同两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我的投机幻梦。2020年,与王子老师的量学著作偶然相遇,我并未立刻奉若圭臬。那些过往的“秘籍”带来的失望太深,初读时甚至带着一丝怀疑的疏离。然而,书中对“成交量”这个市场最原始呼吸的剖析,如暗夜微光,逐渐吸引我深入。我放下对复杂指标的执念,开始笨拙地描画K线,标注量柱,感受资金真实的脉动。当我真正沉入量价语言的河流,才惊觉过去十年,自己竟一直站在岸边试图用公式丈量大海的深度。量学并非魔法,却赋予我穿透迷雾的“确定性框架”:盘前三线,战场沙盘: 每晚的复盘不再茫然。我依据量学原理,严谨设定次日“上线、中线、下线”,如同在未知海域设置航标。当价格运行触及预设位置,我便能果断执行策略,恐惧与贪婪被理性的计划牢牢锁住。康桥站上小高量,伏击的号角: 当“康桥形态”悄然形成,股价稳稳立于“小高量”柱之上,这不再是玄妙的图形,而是量学揭示的、主力足迹清晰的“关键驿站”。在此处介入,如同拿到市场发给我的“概率优势入场券”,赢面豁然开朗。正是这份“心中有数”的笃定,让我的交易彻底蜕变。曾经的追涨杀跌、盘中慌乱下单,被“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 的纪律所取代。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有量价构筑的逻辑支撑。账户的翻红不再是运气眷顾——2024年,那抹迟来却坚实的红色,是市场对这套科学方法论最客观的背书,是量学赠予我穿越牛熊的生存之锚。回望十年崎岖路,量学给予我的远不止扭亏为盈的技巧。它教会我倾听市场最诚实的声音——成交量,并从中解读趋势的密码;它用“三线”与“康桥”等工具,将混沌的价格波动转化为可规划、可应对的路径图。在股海的惊涛中,量学不是许诺一夜暴富的浮木,而是助我锻造理性之舟、掌握航行之舵的导航系统。 终于,我不再是随波逐流的赌徒,而成为一位心中有蓝图、眼中有方向的行者。谢谢分享,学习了 从绝望深渊到心中有数:我的量学重生之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