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善意判赌案,颠倒黑白祸无穷!
孔子善意判赌案,颠倒黑白祸无穷!文/大闸
先看一则孔子判赌案的故事,老夫子以善的名义,却开了一个颠倒黑白的坏头。这故事是这样说的:
孔子的学生颜回和一个人打赌,赌的是三八二十四还是二十三,颜回认为是二十四,那个人认为是二十三,颜回的赌注是一顶帽子,那个人赌的是项上人头。两个人都同意由德高望重的孔子来判断。
孔子认为那个人正确,并判决颜回输给那个人一顶帽子。
孔子将判决的理由告诉了他的其他学生。孔子说,颜回很聪明,他知道三八二十四,而自作聪明的和那个人赌博。颜回输了只输一顶帽子,那个人输了却输人头,孰重孰轻?
对这这个故事,大匣有以下解读:垄断之祸无穷!
由于颜回和那个打赌的人对结果的正确性都不具有判决权,否则就是各说各话,谁也不认输,但他二人都不接受其他人的判断,而只接纳孔子的判决,因此孔子就获得了垄断权。因而孔子就以一个冠冕堂皇人的理由做出了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判决。
从孔子的角度看,他虽然颠倒黑白,却是救人一命、善大于恶。但此种由话语垄断者根据他的善恶观进行的善的判决,却并非一惯正确,并且还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社会效应。
第一,孔子有可能是自做主张认为那个打赌的人的生命比他的人格尊严和荣誉重要,其实有可能人家把荣誉看得比生命重要(比如普希金同志),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判决就侮辱了那些把尊严和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绅士。而孔子的声望使得他的这个判决影响深远,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先天缺少象普希金那样,宁愿英勇地死也不愿屈辱地活的绅士;
第二,孔子的判决,为后来的权力垄断者寻机以某种崇高的借口颠倒黑白开了个很坏的先例;既然美好的理由可以颠倒黑白,找借口多容易啊?
第三,使当事双方都有了贿赂权力垄断者,请他以某种借口做出对己方有利的判决的动机,因此中国自春秋战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里,行贿受贿腐败不断且越演越烈,使得中国的腐败文化充分发育、冠盖寰宇。
谢谢分享,,学习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