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股市减持潮:减持前“高送转” 减持后“就变脸”
“高送转”“炒概念”拉高股价——大股东找理由减持套现——业绩变脸、股价下跌……这一“套路”今年以来在A股屡见不鲜。尽管监管部门年初曾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减持,但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借道大宗交易、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减持,仍不断上演,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欲望愈加迫切。 减持规模不断攀升,“清仓式”、违规减持频现 今年中国股市并未出现2015年的火爆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股东减持金额同比下降,但是年内减持规模却不断攀升,且“清仓式”的减持、违反规定的减持现象不时出现。 记者从权威部门拿到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沪市本年度大股东减持金额为500多亿元,深市大股东减持的金额合计1365.33亿元。 在减持家数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如,今年以来有近20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布了“清仓式”减持计划,其中厚普股份的股东德同银科、维力医疗的股东九鼎医药均在年中表示将要减持所持的所有上市公司股份,而前者的减持从公告之日起持续至今。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并于今年1月9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但过去几个月中,仍频现违反上述规定或违反股东相关承诺的减持行为。如,因违规减持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受让的希努尔股票,华夏人寿相继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及山东证监局警示,成为减持新规发布以来首家遭公开警示的保险机构。 此外,GQY视讯股东姚国际、中通客车的自然人和法人股东也都曾因违规减持受到监管部门查处。 “高送转”“业绩变脸”,减持套路深 在整体减持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虽然监管部门大力约束减持、严管违规减持,但仍挡不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借道大宗交易或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出现业绩立即变脸等现象。 ——不计成本的大宗交易成减持新的重要渠道。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其中,第一大持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占所有第一大持股股东减持总金额的七成左右;深市大股东减持金额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占比也达到31%。 上海一家托管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抛售,但是其中确实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竞价交易受限,转道大宗交易套现。其中,很多大股东不惜“打折甩卖”股份。 ——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进行减持日益增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统计,在2015年年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35家,创历史新高。 记者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随后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经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 ——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后,出现业绩变脸等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永大集团、久安医疗、易联众等公司均出现减持前业绩突飞猛进、减持后业绩一落千丈的现象。 其中易联众的发起人和原实际控制人古培坚,在公司上市时持有公司35%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三季报,古培坚已剩不到4%的股份。在发起人和实控人已经快要减持殆尽的节点,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大幅下降,公司突然宣布要重大转型。 “一股独大”折射股市“内伤” 在股市大幅减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股市的“内伤”所在。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不再注重自身业绩,期望减持套现少奋斗;另一方面是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难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水平有效改善。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减持套现,很多都采取所谓“市值管理”等手段。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在二级市场股价可以操纵,进而股价严重偏离公司真实业绩的情况下,鼓吹“市值管理”,有可能涉嫌股价操纵,必然导致投资者投机心理更加严重。 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偏重于“一股独大”的局面,使大股东减持更加肆无忌惮。高明华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公司内部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约束相关减持。 “部分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合谋推高股价后,大股东减持套现,高价接盘的几乎都是散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说,散户占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大多数,这是大股东能够恶意减持套现的投资者结构基础。 正因如此,高明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通过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违规减持等行为的违规成本,加大对违规者的威慑力等。“高送转”“炒概念”拉高股价——大股东找理由减持套现——业绩变脸、股价下跌……这一“套路”今年以来在A股屡见不鲜。尽管监管部门年初曾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减持,但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借道大宗交易、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减持,仍不断上演,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欲望愈加迫切。
减持规模不断攀升,“清仓式”、违规减持频现
今年中国股市并未出现2015年的火爆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股东减持金额同比下降,但是年内减持规模却不断攀升,且“清仓式”的减持、违反规定的减持现象不时出现。
记者从权威部门拿到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沪市本年度大股东减持金额为500多亿元,深市大股东减持的金额合计1365.33亿元。
在减持家数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如,今年以来有近20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布了“清仓式”减持计划,其中厚普股份的股东德同银科、维力医疗的股东九鼎医药均在年中表示将要减持所持的所有上市公司股份,而前者的减持从公告之日起持续至今。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并于今年1月9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但过去几个月中,仍频现违反上述规定或违反股东相关承诺的减持行为。如,因违规减持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受让的希努尔股票,华夏人寿相继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及山东证监局警示,成为减持新规发布以来首家遭公开警示的保险机构。
此外,GQY视讯股东姚国际、中通客车的自然人和法人股东也都曾因违规减持受到监管部门查处。
“高送转”“业绩变脸”,减持套路深
在整体减持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虽然监管部门大力约束减持、严管违规减持,但仍挡不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借道大宗交易或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出现业绩立即变脸等现象。
——不计成本的大宗交易成减持新的重要渠道。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其中,第一大持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占所有第一大持股股东减持总金额的七成左右;深市大股东减持金额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占比也达到31%。
上海一家托管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抛售,但是其中确实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竞价交易受限,转道大宗交易套现。其中,很多大股东不惜“打折甩卖”股份。
——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进行减持日益增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统计,在2015年年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35家,创历史新高。
记者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随后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经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
——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后,出现业绩变脸等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永大集团、久安医疗、易联众等公司均出现减持前业绩突飞猛进、减持后业绩一落千丈的现象。
其中易联众的发起人和原实际控制人古培坚,在公司上市时持有公司35%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三季报,古培坚已剩不到4%的股份。在发起人和实控人已经快要减持殆尽的节点,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大幅下降,公司突然宣布要重大转型。
“一股独大”折射股市“内伤”
在股市大幅减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股市的“内伤”所在。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不再注重自身业绩,期望减持套现少奋斗;另一方面是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难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水平有效改善。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减持套现,很多都采取所谓“市值管理”等手段。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在二级市场股价可以操纵,进而股价严重偏离公司真实业绩的情况下,鼓吹“市值管理”,有可能涉嫌股价操纵,必然导致投资者投机心理更加严重。
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偏重于“一股独大”的局面,使大股东减持更加肆无忌惮。高明华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公司内部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约束相关减持。
“部分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合谋推高股价后,大股东减持套现,高价接盘的几乎都是散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说,散户占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大多数,这是大股东能够恶意减持套现的投资者结构基础。
正因如此,高明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通过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违规减持等行为的违规成本,加大对违规者的威慑力等。
“高送转”“炒概念”拉高股价——大股东找理由减持套现——业绩变脸、股价下跌……这一“套路”今年以来在A股屡见不鲜。尽管监管部门年初曾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减持,但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借道大宗交易、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减持,仍不断上演,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欲望愈加迫切。
减持规模不断攀升,“清仓式”、违规减持频现
今年中国股市并未出现2015年的火爆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股东减持金额同比下降,但是年内减持规模却不断攀升,且“清仓式”的减持、违反规定的减持现象不时出现。
记者从权威部门拿到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沪市本年度大股东减持金额为500多亿元,深市大股东减持的金额合计1365.33亿元。
在减持家数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如,今年以来有近20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布了“清仓式”减持计划,其中厚普股份的股东德同银科、维力医疗的股东九鼎医药均在年中表示将要减持所持的所有上市公司股份,而前者的减持从公告之日起持续至今。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并于今年1月9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但过去几个月中,仍频现违反上述规定或违反股东相关承诺的减持行为。如,因违规减持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受让的希努尔股票,华夏人寿相继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及山东证监局警示,成为减持新规发布以来首家遭公开警示的保险机构。
此外,GQY视讯股东姚国际、中通客车的自然人和法人股东也都曾因违规减持受到监管部门查处。
“高送转”“业绩变脸”,减持套路深
在整体减持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虽然监管部门大力约束减持、严管违规减持,但仍挡不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借道大宗交易或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出现业绩立即变脸等现象。
——不计成本的大宗交易成减持新的重要渠道。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其中,第一大持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占所有第一大持股股东减持总金额的七成左右;深市大股东减持金额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占比也达到31%。
上海一家托管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抛售,但是其中确实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竞价交易受限,转道大宗交易套现。其中,很多大股东不惜“打折甩卖”股份。
——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进行减持日益增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统计,在2015年年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35家,创历史新高。
记者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随后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经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
——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后,出现业绩变脸等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永大集团、久安医疗、易联众等公司均出现减持前业绩突飞猛进、减持后业绩一落千丈的现象。
其中易联众的发起人和原实际控制人古培坚,在公司上市时持有公司35%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三季报,古培坚已剩不到4%的股份。在发起人和实控人已经快要减持殆尽的节点,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大幅下降,公司突然宣布要重大转型。
“一股独大”折射股市“内伤”
在股市大幅减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股市的“内伤”所在。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不再注重自身业绩,期望减持套现少奋斗;另一方面是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难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水平有效改善。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减持套现,很多都采取所谓“市值管理”等手段。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在二级市场股价可以操纵,进而股价严重偏离公司真实业绩的情况下,鼓吹“市值管理”,有可能涉嫌股价操纵,必然导致投资者投机心理更加严重。
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偏重于“一股独大”的局面,使大股东减持更加肆无忌惮。高明华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公司内部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约束相关减持。
“部分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合谋推高股价后,大股东减持套现,高价接盘的几乎都是散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说,散户占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大多数,这是大股东能够恶意减持套现的投资者结构基础。
正因如此,高明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通过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违规减持等行为的违规成本,加大对违规者的威慑力等。
“高送转”“炒概念”拉高股价——大股东找理由减持套现——业绩变脸、股价下跌……这一“套路”今年以来在A股屡见不鲜。尽管监管部门年初曾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减持,但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借道大宗交易、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减持,仍不断上演,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欲望愈加迫切。
减持规模不断攀升,“清仓式”、违规减持频现
今年中国股市并未出现2015年的火爆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股东减持金额同比下降,但是年内减持规模却不断攀升,且“清仓式”的减持、违反规定的减持现象不时出现。
记者从权威部门拿到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沪市本年度大股东减持金额为500多亿元,深市大股东减持的金额合计1365.33亿元。
在减持家数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如,今年以来有近20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布了“清仓式”减持计划,其中厚普股份的股东德同银科、维力医疗的股东九鼎医药均在年中表示将要减持所持的所有上市公司股份,而前者的减持从公告之日起持续至今。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并于今年1月9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但过去几个月中,仍频现违反上述规定或违反股东相关承诺的减持行为。如,因违规减持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受让的希努尔股票,华夏人寿相继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及山东证监局警示,成为减持新规发布以来首家遭公开警示的保险机构。
此外,GQY视讯股东姚国际、中通客车的自然人和法人股东也都曾因违规减持受到监管部门查处。
“高送转”“业绩变脸”,减持套路深
在整体减持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虽然监管部门大力约束减持、严管违规减持,但仍挡不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借道大宗交易或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出现业绩立即变脸等现象。
——不计成本的大宗交易成减持新的重要渠道。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其中,第一大持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占所有第一大持股股东减持总金额的七成左右;深市大股东减持金额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占比也达到31%。
上海一家托管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抛售,但是其中确实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竞价交易受限,转道大宗交易套现。其中,很多大股东不惜“打折甩卖”股份。
——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进行减持日益增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统计,在2015年年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35家,创历史新高。
记者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随后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经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
——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后,出现业绩变脸等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永大集团、久安医疗、易联众等公司均出现减持前业绩突飞猛进、减持后业绩一落千丈的现象。
其中易联众的发起人和原实际控制人古培坚,在公司上市时持有公司35%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三季报,古培坚已剩不到4%的股份。在发起人和实控人已经快要减持殆尽的节点,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大幅下降,公司突然宣布要重大转型。
“一股独大”折射股市“内伤”
在股市大幅减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股市的“内伤”所在。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不再注重自身业绩,期望减持套现少奋斗;另一方面是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难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水平有效改善。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减持套现,很多都采取所谓“市值管理”等手段。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在二级市场股价可以操纵,进而股价严重偏离公司真实业绩的情况下,鼓吹“市值管理”,有可能涉嫌股价操纵,必然导致投资者投机心理更加严重。
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偏重于“一股独大”的局面,使大股东减持更加肆无忌惮。高明华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公司内部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约束相关减持。
“部分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合谋推高股价后,大股东减持套现,高价接盘的几乎都是散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说,散户占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大多数,这是大股东能够恶意减持套现的投资者结构基础。
正因如此,高明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通过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违规减持等行为的违规成本,加大对违规者的威慑力等。
谢谢老师指导 谢谢,,,,,,,,,,,,, 谢谢你的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评有什么用?
“高送转”“炒概念”拉高股价——大股东找理由减持套现——业绩变脸、股价下跌……这一“套路”今年以来在A股屡见不鲜。尽管监管部门年初曾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减持,但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借道大宗交易、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减持,仍不断上演,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欲望愈加迫切。
减持规模不断攀升,“清仓式”、违规减持频现
今年中国股市并未出现2015年的火爆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股东减持金额同比下降,但是年内减持规模却不断攀升,且“清仓式”的减持、违反规定的减持现象不时出现。
记者从权威部门拿到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沪市本年度大股东减持金额为500多亿元,深市大股东减持的金额合计1365.33亿元。
在减持家数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如,今年以来有近20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布了“清仓式”减持计划,其中厚普股份的股东德同银科、维力医疗的股东九鼎医药均在年中表示将要减持所持的所有上市公司股份,而前者的减持从公告之日起持续至今。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并于今年1月9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但过去几个月中,仍频现违反上述规定或违反股东相关承诺的减持行为。如,因违规减持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受让的希努尔股票,华夏人寿相继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及山东证监局警示,成为减持新规发布以来首家遭公开警示的保险机构。
此外,GQY视讯股东姚国际、中通客车的自然人和法人股东也都曾因违规减持受到监管部门查处。
“高送转”“业绩变脸”,减持套路深
在整体减持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虽然监管部门大力约束减持、严管违规减持,但仍挡不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借道大宗交易或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出现业绩立即变脸等现象。
——不计成本的大宗交易成减持新的重要渠道。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其中,第一大持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占所有第一大持股股东减持总金额的七成左右;深市大股东减持金额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占比也达到31%。
上海一家托管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抛售,但是其中确实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竞价交易受限,转道大宗交易套现。其中,很多大股东不惜“打折甩卖”股份。
——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进行减持日益增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统计,在2015年年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35家,创历史新高。
记者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随后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经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
——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后,出现业绩变脸等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永大集团、久安医疗、易联众等公司均出现减持前业绩突飞猛进、减持后业绩一落千丈的现象。
其中易联众的发起人和原实际控制人古培坚,在公司上市时持有公司35%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三季报,古培坚已剩不到4%的股份。在发起人和实控人已经快要减持殆尽的节点,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大幅下降,公司突然宣布要重大转型。
“一股独大”折射股市“内伤”
在股市大幅减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股市的“内伤”所在。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不再注重自身业绩,期望减持套现少奋斗;另一方面是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难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水平有效改善。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减持套现,很多都采取所谓“市值管理”等手段。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在二级市场股价可以操纵,进而股价严重偏离公司真实业绩的情况下,鼓吹“市值管理”,有可能涉嫌股价操纵,必然导致投资者投机心理更加严重。
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偏重于“一股独大”的局面,使大股东减持更加肆无忌惮。高明华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公司内部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约束相关减持。
“部分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合谋推高股价后,大股东减持套现,高价接盘的几乎都是散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说,散户占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大多数,这是大股东能够恶意减持套现的投资者结构基础。
正因如此,高明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通过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违规减持等行为的违规成本,加大对违规者的威慑力等。 感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了!
“高送转”“炒概念”拉高股价——大股东找理由减持套现——业绩变脸、股价下跌……这一“套路”今年以来在A股屡见不鲜。尽管监管部门年初曾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减持,但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借道大宗交易、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减持,仍不断上演,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欲望愈加迫切。
减持规模不断攀升,“清仓式”、违规减持频现
今年中国股市并未出现2015年的火爆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股东减持金额同比下降,但是年内减持规模却不断攀升,且“清仓式”的减持、违反规定的减持现象不时出现。
记者从权威部门拿到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沪市本年度大股东减持金额为500多亿元,深市大股东减持的金额合计1365.33亿元。
在减持家数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如,今年以来有近20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布了“清仓式”减持计划,其中厚普股份的股东德同银科、维力医疗的股东九鼎医药均在年中表示将要减持所持的所有上市公司股份,而前者的减持从公告之日起持续至今。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并于今年1月9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但过去几个月中,仍频现违反上述规定或违反股东相关承诺的减持行为。如,因违规减持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受让的希努尔股票,华夏人寿相继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及山东证监局警示,成为减持新规发布以来首家遭公开警示的保险机构。
此外,GQY视讯股东姚国际、中通客车的自然人和法人股东也都曾因违规减持受到监管部门查处。
“高送转”“业绩变脸”,减持套路深
在整体减持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虽然监管部门大力约束减持、严管违规减持,但仍挡不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借道大宗交易或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出现业绩立即变脸等现象。
——不计成本的大宗交易成减持新的重要渠道。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其中,第一大持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占所有第一大持股股东减持总金额的七成左右;深市大股东减持金额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占比也达到31%。
上海一家托管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抛售,但是其中确实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竞价交易受限,转道大宗交易套现。其中,很多大股东不惜“打折甩卖”股份。
——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进行减持日益增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统计,在2015年年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35家,创历史新高。
记者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随后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经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
——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后,出现业绩变脸等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永大集团、久安医疗、易联众等公司均出现减持前业绩突飞猛进、减持后业绩一落千丈的现象。
其中易联众的发起人和原实际控制人古培坚,在公司上市时持有公司35%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三季报,古培坚已剩不到4%的股份。在发起人和实控人已经快要减持殆尽的节点,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大幅下降,公司突然宣布要重大转型。
“一股独大”折射股市“内伤”
在股市大幅减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股市的“内伤”所在。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不再注重自身业绩,期望减持套现少奋斗;另一方面是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难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水平有效改善。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减持套现,很多都采取所谓“市值管理”等手段。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在二级市场股价可以操纵,进而股价严重偏离公司真实业绩的情况下,鼓吹“市值管理”,有可能涉嫌股价操纵,必然导致投资者投机心理更加严重。
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偏重于“一股独大”的局面,使大股东减持更加肆无忌惮。高明华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公司内部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约束相关减持。
“部分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合谋推高股价后,大股东减持套现,高价接盘的几乎都是散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说,散户占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大多数,这是大股东能够恶意减持套现的投资者结构基础。
正因如此,高明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通过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违规减持等行为的违规成本,加大对违规者的威慑力等。 感谢楼主的分享! “高送转”“炒概念”拉高股价——大股东找理由减持套现——业绩变脸、股价下跌……这一“套路”今年以来在A股屡见不鲜。尽管监管部门年初曾出台相关规定约束减持,但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借道大宗交易、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减持,仍不断上演,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欲望愈加迫切。
减持规模不断攀升,“清仓式”、违规减持频现
今年中国股市并未出现2015年的火爆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股东减持金额同比下降,但是年内减持规模却不断攀升,且“清仓式”的减持、违反规定的减持现象不时出现。
记者从权威部门拿到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沪市本年度大股东减持金额为500多亿元,深市大股东减持的金额合计1365.33亿元。
在减持家数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股东“清仓式”减持。如,今年以来有近20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布了“清仓式”减持计划,其中厚普股份的股东德同银科、维力医疗的股东九鼎医药均在年中表示将要减持所持的所有上市公司股份,而前者的减持从公告之日起持续至今。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并于今年1月9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但过去几个月中,仍频现违反上述规定或违反股东相关承诺的减持行为。如,因违规减持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受让的希努尔股票,华夏人寿相继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及山东证监局警示,成为减持新规发布以来首家遭公开警示的保险机构。
此外,GQY视讯股东姚国际、中通客车的自然人和法人股东也都曾因违规减持受到监管部门查处。
“高送转”“业绩变脸”,减持套路深
在整体减持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虽然监管部门大力约束减持、严管违规减持,但仍挡不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借道大宗交易或利用高送转“掩护”等套路不断减持,有的公司甚至在减持后出现业绩立即变脸等现象。
——不计成本的大宗交易成减持新的重要渠道。今年前9个月沪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金额占总金额的93%。其中,第一大持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占所有第一大持股股东减持总金额的七成左右;深市大股东减持金额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占比也达到31%。
上海一家托管市值超过百亿元的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并非所有的股票大宗交易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抛售,但是其中确实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竞价交易受限,转道大宗交易套现。其中,很多大股东不惜“打折甩卖”股份。
——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高送转“掩护”进行减持日益增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统计,在2015年年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335家,创历史新高。
记者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是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随后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经有130多家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
——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后,出现业绩变脸等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永大集团、久安医疗、易联众等公司均出现减持前业绩突飞猛进、减持后业绩一落千丈的现象。
其中易联众的发起人和原实际控制人古培坚,在公司上市时持有公司35%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三季报,古培坚已剩不到4%的股份。在发起人和实控人已经快要减持殆尽的节点,上市公司业绩却出现大幅下降,公司突然宣布要重大转型。
“一股独大”折射股市“内伤”
在股市大幅减持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股市的“内伤”所在。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不再注重自身业绩,期望减持套现少奋斗;另一方面是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难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水平有效改善。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减持套现,很多都采取所谓“市值管理”等手段。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在二级市场股价可以操纵,进而股价严重偏离公司真实业绩的情况下,鼓吹“市值管理”,有可能涉嫌股价操纵,必然导致投资者投机心理更加严重。
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偏重于“一股独大”的局面,使大股东减持更加肆无忌惮。高明华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公司内部人,总是处于弱势地位,难以约束相关减持。
“部分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合谋推高股价后,大股东减持套现,高价接盘的几乎都是散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说,散户占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大多数,这是大股东能够恶意减持套现的投资者结构基础。
正因如此,高明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通过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升违规减持等行为的违规成本,加大对违规者的威慑力等。 谢谢老师分享! http://att.178448.com/forum/201608/21/094442czrtjj5szssfljjh.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