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齐斥巨资重磅收购引行业变局
充足的现金流,成熟的商业体系,当中国的家电业发展到一个节点时,并购是无可避免的。从今年开始,海尔、美的、格力,这三大家电巨头先后投入巨资,完成多起重磅交易,今年也是中国家电行业大并购的一年。年初时,海尔以55.8亿美元收购了GE旗下的家电业务部门;从今年6月份开始,美的集团以40亿欧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公司库卡;在近期,格力集团又宣布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三家的并购投入超过800亿人民币,这在中国的家电行业中,尚属于首次。那么对于这三大家电巨头来说,花这么大的价钱来并购,值吗?经过次轮并购之后,中国的家电行业又将迎来怎么样的变局呢?国产家电巨头面临转型和机遇三大家电巨头纷纷出手,跟中国家电行业遭遇天花板不无关系。根据格力的半年报,格力集团的营收有491.8亿元,同比下滑了1.85%;美的发布的半年报则显示,营业总收入为780亿元,同比下滑了6%;海尔则在今年上半年表现抢眼,营收484.86亿元,同比增3.11%。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的和格力的营收下滑,但是两家的净利润都有小幅度的上升,海尔集团的利润也有一定的上升。这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家电行业已经遭遇了天花板,不再可能像以往那样,出现营收快速上扬的情况,家电行业也已经扭转了以往低成本、大库存、低价格的草莽时代,开始向智能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现金流上,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家电行业又普遍被认为是“不差钱”的企业。以格力集团为例,根据该公司的年中报告,格力账上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相加超过1000亿。美的、海尔在现金流上,也都有不少的储备。在行业遭遇天花板时,如何将这些现金流进行增值,成为了这些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账上货币资金为254亿元,一次并购就用掉了现金储备的60%,降低了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当然,也有企业比较看重现金流的储备,比如格力,本次收购银隆,采用的是定向发行股票的方式来收购,并未动用自己的现金流。这一方式被疑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备受争议。与此同时,全球家电行业也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洗牌,日韩的家电巨头三星、索尼、松下、东芝等开始全面收缩在家电行业上的战线,转而向利润更为丰富、对技术要求更为严格的高新技术行业发展,这为中国家电行业在国外市场的扩张提供了空间和时间。当然,三大家电巨头的并购对象均不是日韩家电企业,除了海尔并购的GE家电事业部外,美的并购的库卡,格力并购的银隆,均属于跨界并购。业内人士对此指出,之所以三大家电巨头可以并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韩企业的收缩,使得国产家电品牌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调整。三大巨头三种不同收购模式虽然,三大家电企业都有着共同的并购大背景,但是在今年的具体并购之中,却走着三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海尔收购GE家电事业部,属于家电业内的强强联合,业内人士对于海尔此举,普遍认为在国内家电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海尔是希望通过这一收购,来开拓北美市场。据了解,GE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在前两位,厨电排名第一。虽然海尔在很早之前就进入了美国市场,但一直没能赚钱,这一次拿下GE之后,有可能扭转这种局面。不过,在三大家电巨头的几次收购中,这一次所投入的成本是最大的了,海尔为了拿下GE家电事业部,共花费了55.8亿美元。美的在今年共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收购,一次是收购库卡,一次是收购意大利中央空调品牌Clivet,相比于海尔的收购,美的的两次收购都是为了开辟新的领域。去年年底,美的确定了双智战略,智能制造就是美的希望寻求的第二条发展轨道,而收购库卡就是在这一方面的布局。在家用空调遭遇发展瓶颈时,中央空调被寄予厚望,一直以来,在国内市场,美的、格力、大金,三家空调厂商在国内中央空调市场打得难解难分,收购意大利Clivet有助于美的从中央空调的混战中脱颖而出。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Clivet并非是知名的中央空调企业,这一单收购可能对美的的影响较小。格力收购银隆新能源也颇为人们关注,虽然相比于海尔收购GE,美的收购库卡来说,格力收购银隆所花费的钱更少,但是这一次的收购却招来了不少的争议。在格力宣布收购银隆和公布最终方案时,外界颇为不解。不过,董明珠在多个场合中,都表示收购银隆看重的是其新能源技术,并非是要跨界做汽车,而新能源技术又是未来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巨头收购完成后,也必将引来家电行业的重新排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的巩固家电老大地位,海尔则缩小与格力的差距。具体数字来看,在今年上半年,美的营收为780亿元,净利润为102亿;格力的营收为492亿元,净利润为64亿;海尔的营收为488亿元,净利润33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的数据中,海尔包含了GE家电业务的业绩,美的则不包含东芝和库卡的业务,格力也因为尚未完成对银隆的收购,上述数字也不包含银隆。虽然海尔在缩小与格力在营收方面的差距,但是不得不说,格力的净利润仍然要远高于海尔。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指出,GE和海尔的利润率都比较低,双方的联合有可能增加海尔的体量,但是比较难增加海尔的利润。谢谢分享信息 感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感谢无私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感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