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00:38处暑 如何养生
(来源:水母网)今天00:38,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那处理应该如何养生呢?很多市民都感慨,今年烟台的高温天气有点多,于是很多人都盼望着秋风的清爽。然而立秋节气已过,气温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少有经验的朋友就开始盼望着处暑,因为只有过了处暑节气,这个炎热的夏季才算是真正翻篇了。那么,处暑究竟是个啥节气?在这个节气中有什么养生的禁忌呢?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市中医院扶正堂莱山门诊部的宋志芳主任。
一、处暑节气,谨防湿热和秋燥
宋主任表示,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大约在每年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过或接近尾声。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
有谚语说“处暑寒来”,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这个时节,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宋主任提醒说,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顾铁卿《清嘉錄》在形容处暑时说:“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可见,处暑之际,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因此,处暑是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之后,天就会凉快吗?宋主任表示,处暑节气期间,地处沿海的烟台还没有真正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季。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此时应着重保养脾胃、肺脏,以保障夏季郁积体内的湿热排出以及预防秋燥。
二、秋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睡眠时间
市民章先生最近总感到身体疲惫,平常不午休都没事,这两天一到中午12点左右就头昏脑涨,躺下片刻就睡着了。但是起床后并没感到精神好转,一直要到下午14点以后,身体才会慢慢苏醒过来。他担心是身体出现啥问题了,可是去医院检查却没发现有任何病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宋主任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秋乏”的表现征兆。“ 老人常说‘春困秋乏’,这里所指的‘秋乏’,就是说这样的感觉。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早睡早起,适当添加衣服。”
宋志芳主任强调说,秋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睡眠时间。与夏季养生强调的“晚睡早起”不同,秋季养生首先要“早睡早起”,要保证充足睡眠,改掉晚睡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每天睡眠时间要比夏天增加1小时为好。
宋主任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具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的观点的。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即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三、适当秋冻,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物
随着秋天脚步的临近,一早一晚都会有点小凉风。这让一些新晋的宝妈宝爸们特别紧张。
市民郝女士今年刚当了妈妈,对孩子呵护备至,稍有凉风袭来,就忙着关窗、给宝宝添衣。过不多久,孩子热了,又忙着给宝宝脱衣服。在这个夏秋交替的季节,我们应该怎样添加衣物呢?
宋志芳主任表示,俗话说“春捂秋冻”,这里所指的“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让体温在秋时勿突然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秋冻,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人体的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但是,“秋冻”并不是无条件地“冻”,而是要适当。尤其是处暑过后,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是夜里外出要注意保暖,以保护阳气。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秋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就不要开空调,而要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四、适量运动,避免大量出汗伤阳气
市民赵先生是位运动达人,每天上午都会去运动场跑10圈,然后再去爬山。每天回家,赵先生都会大汗淋漓,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有朋友说这样不好,他却说这能排出身体的“湿气”,依旧乐此不疲。
对此,宋志芳主任表示,秋季里气候清爽宜人,适合户外运动,但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市民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老人锻炼以早晚为好。
除了外出活动外,大家也可以在家里做传统保健操:①每日凌晨,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吞咽津液。②清晨闭目叩齿21次,咽吞津液,用两手搓热后,扶熨眼睛3秒,做8次,不仅能明目而且对肝、肺、心都有益处。此外,伸伸懒腰、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马银涛)
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缓解秋乏 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缓解秋乏 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缓解秋乏 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缓解秋乏 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缓解秋乏 感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