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屿 发表于 2016-5-14 00:09

针灸治病效果好 但七类人针灸须注意

针灸是我国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虽然它的治疗功效有口皆碑,但是对于七类人群来说,却不宜使用针灸。  针灸其实是针法和灸法的合成。所谓的针法指的就是使用特定的毫针,然后再人体的穴位中刺入来治疗疾病。  针灸的常见好处  (一)溫通经脉行气血  《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溺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运行循经脉流行,方可营运周身,濡养机体,而灸法其性温热,可温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恰如《素向·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则以温热通经脉而行血气。  (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灸法有强壮元阳、防治疾病的作用,《扁鹊心书》曰:“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陌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其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知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中云:“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肾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濡养全身,还可达到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而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七类人针灸须注意  1、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2、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3、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4、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6、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7、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灸法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3、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  4、施灸过程中,应防止艾火烧着衣物、被褥等。施灸完毕,必须将艾条或艾炷媳灭,以防发生火灾。对于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的病人,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  针灸的注意事项很多,请选择专业人士为您行针治疗。

xiarifengxiari 发表于 2016-5-14 00:23

感谢老师的分享

rhj6836 发表于 2016-5-14 05:53

#在这里快速回复#针灸的注意事项很多,请选择专业人士为您行针治疗。

弥陀佛 发表于 2016-5-14 06:59

谢谢楼主分享!

智杰 发表于 2016-5-14 07:10

学习了,谢谢分享!

王者之道 发表于 2019-2-10 09:44

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灸治病效果好 但七类人针灸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