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财 发表于 2013-2-5 15:19

老子对孔子说了句什么话,让孔子三天三夜没吃饭睡觉

老子对孔子说了句什么话,让孔子三天三夜没吃饭睡觉老子对孔子说了句什么话,让孔子三天三夜没吃饭睡觉 事情是这样的:
孔子五十一岁那年,大老远的跑去见老子,俩人有些年头不见了,谈得很投机。说着说着就说起知识的问题来。
孔子对老子说:“别人都说我博学,我却没有先生知道得多。先生懂得那么多,肯定看的书比我多多了。”
老子说:“我看了也没有几本书。”
孔子说:“哦?那么是有人给你讲解的吗?”
老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孔丘,我问你,你天天读那么多书,你这样就能够知道天下了吗?”
孔子答道:“我的目标就是想通晓天下。我很年轻就开始读书,现在我没有读过的书恐怕也不是很多了。不过书毕竟是有限的,知识却好像没完没了,我只怕是活到100岁,读到老死,也不见得达到目标了。先生的知识很是神通,莫非是有奇书秘笈吗?”
老子说:“呵呵,有些东西不是书本上能够得来的。不出于户,我就能够知天下;不窥于牖,我就能够见天道。其实你越是闯荡得越远,你知道的反而越少。所以圣人是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孔丘,其实只要你够致虚极、守静笃,你就能够洞见天下万物共同的生母,我称此物为道;知道了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你就能够根据这个获知天下万物一切的情况了。我是怎么得以明白四达、通晓一切的呢?就是靠这个。”
孔子听了老子的绝密传授,如获至宝,回到曲阜就关门闭户,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静座了三天三夜。弟子们都怀疑孔子脑子出问题了,又碍于孔子的老虎脾气,不敢多问。
第四天,孔子出来了,熬的两眼通红、脸色蜡黄,说话走路有气无力。
子路过来问他:“老师,您这是怎么啦?”
孔子说:“唉,我听人说闭目虚静、嘛事不想,就能够获得通晓天下的智慧和知识,我照着捣鼓了三天三夜,什么智慧什么知识也没有得到啊!”
子路说:“这究竟是什么人坑骗老师啊?”
孔子说:“罢了罢了,我只是一时好奇想亲身实践一下而已,跟人家无关。”
孔子心里却想:这老聃岂不是骗我吗,明明有宝贝秘笈瞒着我却不传授,还用这个损招折腾我,唉,不拿咱当自己人啊……都说他是圣人,圣人怎么就那么不实在呢?!
此后,孔子再不去见老聃,甚至连‘老聃’二字自此也挂口不提。
于是乎,《论语》中就有了那么一句: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后来的荀子读《论语》读到这里,也很想试一试。
不过荀子很狡猾,它认为孔子之所以没有得到【道】,就在于两个原因:
第一,孔子不吃不喝,没有能量补充了,饿的头晕眼花,自然也就没有力气得到【道】了。
第二,时间可能太短,才坚持了三天三夜就靠不下去了,既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那么应该起码思悟十天十夜。
于是乎荀子照常吃喝,坚持了十天十夜,结果同样一无所获,最后还是捧起了书本。(:这些读书人,大概成了书奴了,有段时间不读书就会书瘾发作、浑身难受的)
后来荀子编写《荀子》一书,本想着把这件事照实写上去,转而一想,我这不是自曝愚蠢吗?那可不行。于是他是这样写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样一来,荀子只是花了一天,还没有挨饿,就证明了老子【不行而知】的荒谬性,自己比起孔子终于算是要高明一些了……
·
声明:以上内容,纯属虚构。老子对孔子说了句什么话,让孔子三天三夜没吃饭睡觉 事情是这样的:
孔子五十一岁那年,大老远的跑去见老子,俩人有些年头不见了,谈得很投机。说着说着就说起知识的问题来。
孔子对老子说:“别人都说我博学,我却没有先生知道得多。先生懂得那么多,肯定看的书比我多多了。”
老子说:“我看了也没有几本书。”
孔子说:“哦?那么是有人给你讲解的吗?”
老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孔丘,我问你,你天天读那么多书,你这样就能够知道天下了吗?”
孔子答道:“我的目标就是想通晓天下。我很年轻就开始读书,现在我没有读过的书恐怕也不是很多了。不过书毕竟是有限的,知识却好像没完没了,我只怕是活到100岁,读到老死,也不见得达到目标了。先生的知识很是神通,莫非是有奇书秘笈吗?”
老子说:“呵呵,有些东西不是书本上能够得来的。不出于户,我就能够知天下;不窥于牖,我就能够见天道。其实你越是闯荡得越远,你知道的反而越少。所以圣人是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孔丘,其实只要你够致虚极、守静笃,你就能够洞见天下万物共同的生母,我称此物为道;知道了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你就能够根据这个获知天下万物一切的情况了。我是怎么得以明白四达、通晓一切的呢?就是靠这个。”
孔子听了老子的绝密传授,如获至宝,回到曲阜就关门闭户,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静座了三天三夜。弟子们都怀疑孔子脑子出问题了,又碍于孔子的老虎脾气,不敢多问。
第四天,孔子出来了,熬的两眼通红、脸色蜡黄,说话走路有气无力。
子路过来问他:“老师,您这是怎么啦?”
孔子说:“唉,我听人说闭目虚静、嘛事不想,就能够获得通晓天下的智慧和知识,我照着捣鼓了三天三夜,什么智慧什么知识也没有得到啊!”
子路说:“这究竟是什么人坑骗老师啊?”
孔子说:“罢了罢了,我只是一时好奇想亲身实践一下而已,跟人家无关。”
孔子心里却想:这老聃岂不是骗我吗,明明有宝贝秘笈瞒着我却不传授,还用这个损招折腾我,唉,不拿咱当自己人啊……都说他是圣人,圣人怎么就那么不实在呢?!
此后,孔子再不去见老聃,甚至连‘老聃’二字自此也挂口不提。
于是乎,《论语》中就有了那么一句: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后来的荀子读《论语》读到这里,也很想试一试。
不过荀子很狡猾,它认为孔子之所以没有得到【道】,就在于两个原因:
第一,孔子不吃不喝,没有能量补充了,饿的头晕眼花,自然也就没有力气得到【道】了。
第二,时间可能太短,才坚持了三天三夜就靠不下去了,既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那么应该起码思悟十天十夜。
于是乎荀子照常吃喝,坚持了十天十夜,结果同样一无所获,最后还是捧起了书本。(:这些读书人,大概成了书奴了,有段时间不读书就会书瘾发作、浑身难受的)
后来荀子编写《荀子》一书,本想着把这件事照实写上去,转而一想,我这不是自曝愚蠢吗?那可不行。于是他是这样写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样一来,荀子只是花了一天,还没有挨饿,就证明了老子【不行而知】的荒谬性,自己比起孔子终于算是要高明一些了……
·
声明:以上内容,纯属虚构。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岂是几张文凭可以窥伺的了的?“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精髓!

王永财 发表于 2014-10-5 12:33

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2、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会砸死人的。 3、加你为好友,不一定能成为好友。4、有缘分的人总会走到一起的!5、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不是一种奢望!6、教会学生,老师一定不会饿死的

勇儿马甲 发表于 2013-2-5 15:33

品读佳作,感受情怀,顶起精彩

先难后易 发表于 2013-2-5 15:34

谢谢楼主分享!

勇儿马甲 发表于 2013-2-5 15:34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精髓

江涛汹涌 发表于 2013-2-5 16:19

谢谢您的分享!

报喜鸟云海金属 发表于 2013-2-5 17:20

谢谢分享

绿歌 发表于 2013-2-5 17:26

:handshake

自在沃龙 发表于 2013-2-5 17:32

谢谢分享

疯狂飙升 发表于 2013-2-5 17:47

呵呵,学习了                                                

老小猫 发表于 2013-2-5 20:31

孔子答道:“我的目标就是想通晓天下。我很年轻就开始读书,现在我没有读过的书恐怕也不是很多了。不过书毕竟是有限的,知识却好像没完没了,我只怕是活到100岁,读到老死,也不见得达到目标了。先生的知识很是神通,莫非是有奇书秘
本文来自: 股海明灯论坛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178448.com/thread-482546-1-1.html

神剑合阴阳 发表于 2013-2-5 21:18

孔子的是不能乱说

股民老八 发表于 2013-2-5 21:20

学习学习

神剑合阴阳 发表于 2013-2-5 21:36

老子的是同样也不能乱说

一切皆缘 发表于 2013-2-6 09:01

老子说:“呵呵,有些东西不是书本上能够得来的。不出于户,我就能够知天下;不窥于牖,我就能够见天道。其实你越是闯荡得越远,你知道的反而越少。所以圣人是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孔丘,其实只要你够致虚极、守静笃,你就能够洞见天下万物共同的生母,我称此物为道;知道了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你就能够根据这个获知天下万物一切的情况了。我是怎么得以明白四达、通晓一切的呢?就是靠这个。”

zxd 发表于 2013-2-9 21:06

谢谢分享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对孔子说了句什么话,让孔子三天三夜没吃饭睡觉